更新时间:2022-04-02 19:19:11点击:
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他的军队和财富?窝阔台何尝不想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只不过因为一个女人的“搅和”,窝阔台最终没能得逞而已。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托雷,而在这四个儿子里,成吉思汗最喜欢的,莫过于幼子拖雷。
但喜欢归喜欢,并不代表拖雷是个合适的继承人,虽说蒙古有“幼子守灶”的传统,但考虑到综合能力,以及大蒙古国未来的长治久安,因此,成吉思汗在临终前,打破传统,最终立了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
不过,出于对小儿子的偏爱,成吉思汗将大部分的军队以及海量的财富,都留给幼子拖雷,而这也成为了拖雷后来不明不白死掉的主要原因。
那么,早就对拖雷的军队和财富有觊觎之心的窝阔台,为何在拖雷死后,没有吞并拖雷的遗产呢?
事实上,窝阔台倒是很想吞并拖雷的遗产,但奈何拖雷的老婆技高一筹,窝阔台不仅活着的时候没能得手,死后汗位还被人抢了去。
这其中的始末缘由,还得从拖雷不明不白地死掉说起。
按照成吉思汗的预想,手段灵活、作风稳健的老三窝阔台在继承大汗之位后,再配合兄弟拖雷的卓越军事天赋,未来的大蒙古国必定会走的更远。
有道是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成吉思汗计划确实不错,但现实往往不是这个样子。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病逝,临终前,他特意将几个儿子叫到床前,叮嘱他们一定要精诚合作,服从窝阔台的领导,随即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令成吉思汗没想到的是,仅仅在他去世五年后,他最爱的幼子拖雷也追随他而去,那么,拖雷是怎么死的呢?这就要说起蒙古历史上一桩著名的悬案了。
悬案的名字叫做“巫水迷案”,参与者为窝阔台和拖雷。
时间转回到公元1127年,成吉思汗刚刚去世,按照他的遗嘱,窝阔台理应马上继承汗位,不过,当时的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还在起作用,因此,窝阔台的汗位必须等到库里勒台承认后,方才可以生效。
也就是说,成吉思汗的遗嘱暂时还不能作数,因此在这期间,大蒙古国的汗位属于是真空状态。
不过,为了保证部落的整体运转,当时设立了一个监国制度,而监国的人选正是拖雷。
就这样,拖雷前后一直监国了两年时间,直到公元1129年,蒙古的宗室王公和大臣召开推举大汗的会议,他的监国使命才算结束。
但也由于监国长达两年,导致了在选举大会上,不少人表示愿意推举拖雷为新大汗,理由就是“幼子守灶”这个传统规矩。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窝阔台胜出,毕竟当时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死,次子察合台是窝阔台的“铁杆儿”,而拖雷势单力薄,自然就败下阵来。
而在窝阔台继承汗位之后,对于曾经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兄弟拖雷,那必然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再加上拖雷手里掌握着蒙古百分之八十的军队,以及成吉思汗留给他的海量财富,因此,窝阔台不出意外地就起了觊觎之心。
但要想把这些军队和财富弄到手,那就必须让拖雷死,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光明正大地让他死呢?
直接胡乱冠以罪名杀掉肯定是行不通的,且不说这样做其他的王公大臣会不会信,但是窝阔台自己就不会做这种有损他形象的事情。
利用出征在外,让其死在乱军之中?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拖雷行军打仗十分了得,让其死在乱军中的几率相当渺茫。
思来想去,窝阔台最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开始出兵讨伐金国,窝阔台与拖雷兵分两路,次年三月,拖雷率军在钧州三峰山一带,击溃金军主力,在此之后,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决定班师回朝。
但就在这时候,窝阔台的营帐传来消息,说窝阔台病倒了,并且病得十分厉害。
而根据为窝阔台负责诊治的萨满巫师的说法,要想治好窝阔台的病,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最亲近的人喝下“洗涤之水”,从而替代窝阔台。
这个说法有没有医学依据暂且不说,但在当时,就成了拖雷的催命符,换句话说,拖雷喝下了这个所谓的“洗涤之水”。
而在他喝完之后没多久,便病逝在军营之中,年仅四十岁。
究竟是这杯“洗涤之水”是毒药,还是拖雷的死属于巧合,这一切都已经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拖雷的死,必定和窝阔台脱不了干系。
不然窝阔台有那么多亲近的人,为何非让拖雷去喝呢?
但不管怎样,拖雷是死了,而窝阔台在拖雷死后的第一时间,就将拖雷的三千户牧民,赏给了自己的儿子阔端,由此可见,窝阔台吞并拖雷财富和军队的想法,自始至终都存在。
那么,为何窝阔台最终没能达到吞并的目的呢?这就要说一说拖雷的“好老婆”克烈·唆鲁禾帖尼了,正是由于她的存在,窝阔台才没有得逞。
唆鲁禾帖尼原本是蒙古克烈部人,当年成吉思汗灭掉克烈部后,唆鲁禾帖尼连同族人一同成为俘虏,之后,成吉思汗将她赏给了拖雷为妻。
在拖雷活着的时候,唆鲁禾帖尼并不显眼,但拖雷突然去世后,她迸发出了卓越的远见。
当时,拖雷去世不久,窝阔台就强制将原属拖雷的三千牧民赏给了自己的儿子阔端,对此,效忠于拖雷的很多大臣纷纷表示不服,嚷嚷要找窝阔台讨说法,甚至还有部分人准备动武。
但就在这个时候,唆鲁禾帖尼站了出来,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她劝说那些群情激愤的大臣,指出窝阔台是目前的大汗,作为子民,遵从他的旨意是天职,所以,既然大汗要把牧民分走,那同意也就是了。
最终,在她的劝说之下,那些大臣们还是遵从了窝阔台的旨意,不仅如此,就连窝阔台调走拖雷家族的士兵,唆鲁禾帖尼也没有任何反抗。
唆鲁禾帖尼的这一系列操作,让窝阔台既满意又无奈,满意的是托雷家族如此顺从,无奈的则是找不到对拖雷家族赶尽杀绝的理由。
而与此同时,作为拖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也成了托雷家族当时的话事人,她深知窝阔台对托雷家族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秉承的原则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和事事低调的做人。
先说不计回报的付出,当时只要窝阔台发动什么军事行动,那么第一个相应的就是托雷家族,出钱出力出人,总之只要窝阔台张口,要什么给什么。
并且,当蒙古内部出现什么纠纷的时候,唆鲁禾帖尼总是会告诉家族成员,要始终站在与大汗同样的战线上,万不可站在大汗的对立面。
还有,在拖雷家族的属地里,唆鲁禾帖尼加强了各种律法制度,对于那些违反律法的官员或者士兵,只要证据确凿,都会遭到严惩,尤其是那些胆敢欺压底层牧民的官员,更是会处以极刑。
至于低调做人做事这一点,就更能体现唆鲁禾帖尼无与伦比的前瞻性了。
在成吉思汗死后,有不少蒙古的王公贵族仗着之前的军功,横征暴敛,夺取财物,而唆鲁禾帖尼却严令自己的几个儿子不得这样做,不仅如此,还要多多帮助部民,遇到有官员苛虐百姓的,能管就管,实在管不了,也至少调解调解。
通过上述这几种措施,不仅让拖雷家族免受窝阔他打压,更为他们积攒下来了很高的声望,这就为托雷家族在之后夺取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241年,窝阔台在一夜豪饮后,突然中风,随即去世,有传闻说他的死是唆鲁禾帖尼下的手,但缺乏相应证据。
而在窝阔台死后,按照惯例,下一任大汗需要经过蒙古王公推举而来,不过,当时临朝称制的是窝阔台的妃子乃马真后,她有意想将自己的儿子贵由推上汗位。
不过,推贵由上位就需要蒙古王公的共同承认,但成吉思汗的长子长孙,也就是术赤的长子拔都,历来对窝阔台一脉很有成见,因此他拒绝前来参加推举。
但最终,贵由还是登上的汗位,主要的原因是拖雷家族的话事人唆鲁禾帖尼,带着几个儿子共同出席了选举大会,在大会上,唆鲁禾帖尼公开表示,支持贵由继位。
按道理说,当时局势混乱,拖雷家族很有夺取汗位的希望,但唆鲁禾帖尼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选择支持窝阔台的后人,她的这种“淡泊名利”的举动,为托雷家族赢得了更高的声望。
实际上,不是唆鲁禾帖尼不想夺取汗位,而是当时条件还不允许,因此她需要继续积蓄力量。
而在贵由上位后,他对于曾经拒绝来参加选举的拔都恨之入骨,于是就秘密亲自带兵准备攻打拔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举动,反而给托雷家族和拔都创造了联盟的机会。
当时,贵由攻打拔都的大军开拔后,唆鲁禾帖尼火速派人秘密统治了拔都,好让他提前做好防备,对此,拔都很是感激,不过这场仗最终没能打成,因为贵由走到半道突然死了。
贵由这一死,汗位再次空缺出来,此时,唆鲁禾帖尼之前各种政策和策略开始起效果,首先是不久前受她提醒之恩的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邀请各宗室王公参加选举大会,推举新大汗。
由于拔都当时在宗室中的实力颇为强盛,再加上唆鲁禾帖尼之前的威望,因此,除了历来不对付的窝阔台系和察哈台系之外,剩余的宗室基本上都参加了这次大会,而在大会上,拔都率先提出,要拥立拖雷之子蒙哥为新大汗。
他的这个提议,在当时得到和不少蒙古宗室的同意,其实也由不得他们不同意,毕竟作为托雷家族的后人,蒙哥历来声誉极好,更何况,拔都都表示同意了,其他人还敢说什么呢?
就这样,在窝阔台死后没几年,蒙古大汗的位置,被拖雷的儿子蒙哥得到手。
蒙哥继位后,尊母亲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而唆鲁禾帖尼为了帮助儿子稳定统治,借助贵由的妻子海迷失后意图叛乱的机会,对窝阔台家族展开了报复,不少窝阔台家族的成员被杀的杀,关的关,最终,通过她的手,为丈夫拖雷报了仇。
而通过这一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当年不是窝阔台不想吞并拖雷的军队和财富,而是他没有得逞,事实上他一直到死都在寻思着如何把拖雷家族整垮,但可惜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女人,她利用多种手段,没让窝阔台抓到机会,这才保全了丈夫拖雷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