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柳 朝 琦 事 略

更新时间:2024-05-19 11:30:01点击:

柳朝琦,男性,幼时名为柳东庆,笔名江一帆,于1921年12月19日诞生于清丰县西大屯一个生活相对舒适的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不倦。1936年6月,他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的高级班,并在一年后顺利进入县立中学深造。然而,“七·七”事变的爆发打破了宁静的生活,柳朝琦毅然辍学,返回家乡,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行动中,组织并担任本村儿童团的团长。

1938年7月,柳朝琦参加了清丰县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并在袁士先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2月,他考入清丰县文化教育工作团,并于3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此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宣传工作中,1940年3月调至八路军卫东大队政治部宣传科,他勤勤恳恳,无论是写传单、印册子、刷标语还是画漫画,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同年6月,他转至《反扫荡报》报社,负责刻印工作,他刻画的字体刚劲有力且秀丽,设计的版面庄重而大方。尽管环境日益艰难,但他的工作热情却愈发高涨,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更加坚定。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写道:“国难当头,我决心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献给祖国的神圣事业!”在住所中,他还题写了“抗日不惜七尺躯,救国只仗一寸丹”的豪迈诗句。

1941年7月,《冀鲁豫日报》创刊,柳朝琦先在编辑部担任内勤工作,后转任外勤记者。1943年12月初,他孤身一人深入讨伐孙步月战役的前线进行采访。然而,在12月4日前往白茅参加会议途中,当他穿越临河村敌人据点时,不幸被敌人发现并中弹。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携带的文件和资料全部嚼碎,咽入腹中。当敌人再次射出罪恶的子弹时,柳朝琦同志英勇就义,年仅22岁。

1944年2月24日,《冀鲁豫日报》报社在范县高庄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同年3月1日,该报发表了悼念文章。1946年4月,卫河县人民在大屯烈士陵园为他立碑纪念,碑侧的挽联写道:“抗战有功优秀党员英名垂宇宙,损生报国模范记者浩气壮山河。”

本文由牛章勤撰写,牛章勤先生现年四十三岁,出生于清丰县城关,中专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目前在清丰县史志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