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淞沪抗战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将领黄梅兴

更新时间:2024-05-10 11:30:02点击:

2004年8月12日,一位身形瘦削、双手布满皱纹的老人,缓缓揭开了红布的一角。红布之下,一尊青铜雕像映入眼帘——那是一位身着戎装、光头将军的塑像,他目视远方,豪情满怀。这位将军,便是曾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黄梅兴将军。揭幕的老人,正是将军的儿子黄崇武。

在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67周年的庄严时刻,黄梅兴将军的塑像被安放在了上海奉贤海滨的“人文之林”海上名人纪念园,与曾经的战友冯玉祥将军、谢晋元将军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着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这片土地。当年的淞沪抗战历时三个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他们“三天占领上海,三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表彰黄梅兴将军的卓越贡献,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并特准将其灵柩安葬于南京雨花台

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毛泽东高度评价黄梅兴将军为“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直至2014年9月1日,黄梅兴将军的名字被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永载史册。

黄梅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坳上村,1897年生人。他早年考入县立平远中学,后因故辍学,回到家乡富有小学任教。1921年,他前往广州宪兵学校深造,一年后加入粤军第一师。1924年,他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此后,他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并参加了两次东征。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他因在战斗中受伤而暂别战场,伤愈后又被任命为团长,继续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一·二八事变”后,黄梅兴将军奉命防守上海庙行以南一带阵地,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敌人称为“黄老虎”。此后,他历任264旅旅长等职务,在多个地区驻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奉令率部移驻淞沪地区,参与了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在与日军的激战中,他率领将士们攻破了日军十多个堡垒,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指挥才能。然而,在进攻日军最后一个堡垒——爱国女子大学时,他不幸身中炸弹,壮烈殉国,时年40岁。

黄梅兴将军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他的一生,是对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