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郭英夫

更新时间:2024-05-01 00:45:10点击:

郭英夫(1881-1941),别名英甫,出生于陕西咸阳陈老虎寨(今属咸阳市渭城区)。他在青年时期便积极投身于中国同盟会,并在甘肃、新疆伊犁以及陕西等地开展反清斗争。在兰州期间,他因革命活动被清政府逮捕,但在当地革命党人的帮助下成功脱险并返回陕西。

1918年8月,郭英夫在陕西靖国军担任重要职务,当时于右任和张钫分别担任总司令和副总司令,靖国军被编为六路,郭英夫被任命为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驻守凤翔、岐山一带,与陈树藩军形成对峙。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敌人情况,他受命化装前往扶风一带进行侦察。途中,他巧妙地应对了一名陈军密探的诱降,该密探透露了陈军的进攻计划,并试图通过捉拿或杀害郭坚、郭英夫来换取重赏和高位。然而,郭英夫机智地回应了密探,回到部队后迅速汇报了敌情,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

1919年春,郭英夫的第三支队与王珏的第二支队共同驻守乾县,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们坚守阵地,毫不退缩。然而,此时第一路司令郭坚和第二路司令樊钟秀却与奉军许兰洲达成了局部议和,并接受了奉军的改编。郭英夫和王珏坚决拒绝接受改编,坚守阵地,同年5月,他们被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任命为第七路正、副司令。

在乾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守军只有三个营和两个连,共计1000余人,且其中一半人没有武器。然而,他们凭借着乾县卧牛城的有利地形,以及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决定死守乾县。从年初开始,战斗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但乾县城的阵地始终未失。陈树藩部甚至使用离间计,造谣称郭英夫已暗中投降,企图破坏他与王珏的团结。然而,王珏亲自到郭家核实情况后,两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敌人的进攻。

是年5月,全国已议和停战,但陈军仍围困乾县。郭一面孤军作战,一面向三原总部报告,并通电全国讨陈。这时,郭坚又派人到乾县,再次劝郭、王受编,被拒绝。不久,郭、王奉总部命令经五峰山、淳化到达三原。于右任总司令对郭部作了慰问和嘉奖;广东军政府也作出对守城有功部队的全体官佐各升一级的决定。

郭到三原不久,靖国军总部又派他率所部去临潼县北田镇驻防、就饷。直军阎相文、冯玉祥入陕后,决定对靖国军进行改编。郭与于右任、杨虎城等坚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一贯主张,联络靖国军第三、四路军的部分力量,发动了高陵事变,解除了靖国军第三路的武装,接管了高陵县城防务。后事变失败,郭等被押,已出了“就地正法“的布告。幸有杨瑞轩、胡景翼营救,将郭等接到三原胡家花园,后转往何家花园,脱离了危险。

1924年北京政变后,郭任国民军胡景翼部第二军高参,参与指挥攻打河南黑石关、洛阳等战役。郭亲临前线督战,斗篷被射穿了17个弹孔。战后胡景翼赠给他一把宝剑,剑身刻有“英夫剑“三字;还赠郭金牌一面。不久,胡病故,郭送灵榇至陕西华山安葬。返豫后,国民军二军在豫西失败,郭绕道山西,被阎锡山扣押年余,1927年回陕。

1933年,于右任推荐郭担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1934年杨虎城推荐郭担任西京日报社社长,还任省党部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又推荐郭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仗义执言,抨击汉奸卖国,主张抗战到底,并曾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减轻陕西军粮负担等议案,受到时人好评。1941年1月17日在重庆逝世。于右任得到噩耗曾送挽联一副。其文是:“三事望中央,遗言无一语及私。一生为革命,难忘半载守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