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精忠报国的地委书记——李忠

更新时间:2024-05-22 11:30:02点击:

李忠,1914年出生,自幼便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才华。1934年,他毅然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加入了中共产党,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自1939年起,李忠先后担任了中共南宫县委书记、冀南区四地委宣传部长以及冀南区二地委书记兼冀南军区二分区政委等重要职务。他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在任职期间,李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致力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军事斗争。他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疾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他的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支持,为党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李忠却不幸遭遇了牺牲。1943年,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敌人的伏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他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的离世让党的事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李忠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李忠,原名郑树钧,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县小寨乡垒头村。1933年入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学习,1934年受本县共产党员李力影响,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第六师范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书记。先后在学生中组织进步团体“野草社“和“前进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是冀县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进行爱国活动。

1935年秋,河北省南部发生了冀南农民武装暴动,为扑灭革命烈火,国民党政府强迫民工修筑京大公路,李忠和几位学生领袖按照上级指示,发动进步学生掺杂到民工中,消极怠工,拖延时间,破坏国民党政府强迫民工修筑京大公路的工程,支援了冀南农民暴动。

按照上级党的指示,李忠于同年冬奔赴冀县、新河、宁晋和束鹿等县交界村庄,向农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土地政策,在农村撒下了抗日的种子。

1936年5月,李忠和张润生(海峰)、王鸿鹄等一起,响应平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号召,计划开展纪念“五卅“运动11周年活动,并约定各校学生30日在南宫中学大操场集合,进行罢课、行。不料走漏消息,29日夜,反动校长引来冀县、南宫警察及当地国民党驻军白凤翔部,将学校团团围住,各校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次日,第六师范学校学生集中到大礼堂宣布罢课。训育主任出面阻拦,李忠挺身登上讲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阴谋及国民党妥协退让的祸国殃民政策,痛斥训育主任等人是“法西斯的走狗“。义愤的学生将训育主任轰出礼堂。事发后,李忠遭到国民党通缉,在同学的掩护下乘夜逃往北平,找到中共地下组织。1936年下半年至1939年初,在中共北平市委安排下,李忠一面为当时的《大公报》写稿,一面秘密从事工人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后调往平西,担任特委委员、宛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领导平西游击战。

1939年初,李忠与北平女大学生杨曼结婚,受组织派遣双双回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他先任新河县政府秘书,后为南宫县委书记,1940年春任冀南四地委宣传部长,1941年调任二地委书记兼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其妻子杨曼思想进步,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离开大城市,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后,杨曼很快适应乡下生活,既积极工作,又照顾李忠。可惜,1941年杨曼在斗争中英勇牺牲。这时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李忠化悲痛为力量,把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跟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言词犀利,有理有节,向群众和部下讲演时,谈吐自然、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鼓动和感染力。1942年在反“清剿“、反“扫荡“中,李忠领导二分区的广大军民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3年3月14日晚,李忠赴滏阳河西检查工作,布置新的任务。他带领20多人的武工队,从南宫水牛屯出发,穿过敌人密布的据点,越过道道封锁沟,夜行百里,于15日拂晓赶到隆平县北阎庄。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已经掌握了李忠和武工队的行动,出动了巨鹿、隆平两县8个据点的日伪军扑到滏西几个村庄去寻找他们,并包围了他们的住处。李忠沉着冷静,指挥20余名武工队员突围,亲率十余名队员阻击敌人。从凌晨激战到上午10时,在突围中,李忠连中数弹,身负重伤,在大部分队员牺牲的情况下,李忠仍与战士们一起奋力还击。在敌人从四面包抄过来的紧急关头,李忠和8名战士誓死不当俘虏,与敌人战斗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