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首批抗日殉国的国军将领之一:刘家麒

更新时间:2024-05-01 04:45:10点击:

刘家麒(1904-1937),字铮磊,又字锡侯,生于湖北武昌,是一位深受敬仰的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志士和抗日英雄。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毅然加入学生军,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事业。

刘家麒的军事生涯起步于湖北陆军小学,他随后深造于保定军官学校,并在陆军大学继续锤炼军事才能。在军队中,他凭借卓越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旅长、师长等职务,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领导力。

刘家麒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不仅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更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为保卫祖国、抵抗外敌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革命者的典范。

1894年出生,幼年丧父,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成人。他自幼聪颖好学,11岁时进入武昌昙华林一所私塾读书。后又考入位于粮道街的勺庭中学。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7岁的刘家麒不顾祖父和伯父的劝阻,毅然报名参加学生军,投笔从戎,加入辛亥革命的洪流。

1912年,民国成立以后,刘家麒考入湖北陆军小学。

1914年升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由于他学业优良,深得校方的赏识。

1916年,他被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入伍生队,半年后入伍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就读。当时郝梦龄亦在该期步兵科就读。

1919年,刘家麒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分配到西北边防军第1师任职,进入教导团重炮科学习,毕业后被分到教导团任排长。不久,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魏益三、刘家麒等人前往东北,投奔了张作霖的奉军。此后几年中,刘家麒因功由排长逐步升至团附。

1926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占领武汉。刘家麒这时正任国民军第四军炮兵第一团团长,他在魏益三将军下,在豫南驻地响应北伐,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序列,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炮兵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刘家麒带兵有方,作风朴实,深受下级官兵的爱戴。他好学不倦,手不释卷。在钻研新式火炮的性能,炮兵的战略战术方面狠下功夫。

1931年,刘家麒升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参谋长,成为师长郝梦龄的重要助手。此后,第五十四在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在良村战斗中遭受红军沉重打击,副师长魏我威(魏益三之子)毙命,所属第162旅被击溃,旅长李大同去职,郝梦龄调刘家麒任该旅旅长,重整部队。

1934年,刘家麒被上级选调入陆军大学深造。

1937年7月7日,正在学习的最后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刘家麒将军满怀报国壮志,请缨上阵,保卫国土。校方为其爱国热情所感动,准其提前毕业,上前线杀敌。

1937年8月,刘家麒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同年9月被任命为第五十四师少将师长,随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一起,率部开赴前线。

1937年10月,日军精锐板垣师团攻原平,向日军忻口阵地发起了猛攻。刘家麒将军率领第五十四师就坚守在这里,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血战。刘家麒将军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常常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他镇定如常,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获胜利,绝不生还的坚定决心深深地感染了战斗中的抗日官兵,鼓舞着他们与敌人拼搏,为保卫祖国而光荣献身,因而,我军虽伤亡甚重,仍士气不衰,斗志不减。

10月16日凌晨,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其身先士卒,壮烈殉国后,忻口守军在其精神的感召下,不畏牺牲,英勇奋战,忻口阵地固守21天屹立不动。

11月15日,武汉各界人士数千人为抗日英雄郝梦龄、刘家麒将军举行追悼大会,全市下半旗向英灵致哀,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祭,并献了花圈,宣读祭文。来自武汉各界祭送的挽联600余副,花圈70余个,摆满整个大厅。

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为国牺牲的刘家麒将军,并将刘家麒将军追赠为陆军中将。

此后,刘家麒将军被安葬在武昌卓刀泉伏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