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抗日英烈理琪:天福山起义领导人

更新时间:2024-04-03 11:30:03点击:

理琪。

天福英雄理琪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建庄村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6岁时离家到开封一所中学读书。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各种新思潮的书刊,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理琪到开封冯玉祥的部队任电务员。他借职务之便,在士兵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士兵支持革命。1929年,理琪随国民党部队开驻江西。他一面做策动国民党士兵哗变的兵运工作;一面搜集敌人的军事情报,用电台密报红军,为苏区军民粉碎敌入的军事"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后被敌人发觉,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到了瑞金中央苏区。在瑞金,他用自己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为党在苏区通讯事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34年,理琪被派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由于党的地下组织和工作机关多次遭到敌人的破坏,l935年下半年,理琪和组织失掉了联系。1936年春,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党组织,由中共河南省委介绍,辗转到了胶东地区,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当时胶东地区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包括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在内的许多党员被捕、被杀。党的组织几乎全遭破坏,同上级党组织也失掉了联系。剩下的一部分党员干部组成了中共文登临时县委,继续坚持斗争。理琪来到胶东后,脱去长衫,穿上农民的服装,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着手恢复党的各级组织,重新聚集革命力量。

为了理琪的安全,在敌人"清乡"时,临时县委曾暂时把他转移到威海,住在一家旅馆里。敌人的"清乡"高潮过后,由于发生了意外情况,理琪与组织失掉了联系,他只得当卖了衣物去济南。

理琪到济南后,用密信同张修己联系,收到回信后,又回到胶东,立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成立了新的胶东特委,他被选为书记。临时特委认真分析了当时胶东形势,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一系列措施,很快把各县的组织又重新恢复起来。为了消除党内存在的急躁和悲观的情绪,使党组织能够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担负起领导责任,理琪亲自起草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在信中,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及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并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在临时特委领导下,胶东地区党组织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热潮。党组织更加纯洁坚强,思想水平大大提高,"一一四"暴动后出现的悲观情绪为之一扫。

1936年秋,又有一部分同志被捕。为了特委的安全,同时考虑到兼顾城乡两方面的工作,理琪和临时特委机关一起迁移到烟台市内。理琪隐蔽在毓璜顶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开展党的工作。在这里,理琪和中央北方局派来胶东工作的吕志恒相聚,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理琪任书记。1936年12月间,由于叛徒的出卖,临时工作委员会机关遭到了破坏,理琪被捕,后解往济南。在济南"高等法院看守所",理琪倍受摧残、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并利用敌人的法庭宣传党的抗日民主政策,敌人束手无策。l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10月,日军到达黄河北岸,济南危在旦夕。这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中共代表张经武与国民党山东当局多次交涉,迫使其以"停止羁押"的名义,让政治犯保释出狱。1937年11月,理琪被党组织派人保释出狱。理琪出狱后,很快又回到了胶东,并马上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经过认真的讨论,特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以"一一四"暴动后保存下来的武装游击队为基本力量,建立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首先在文登县的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理琪的带领下,登上了天福山。9点多钟的时候,起义的队伍齐集在山上,绣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字样的大旗庄严升起。在起义大旗下,理琪庄严地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了!胶东特委把汇集在天福山的武装力量,编成"三军"的一个大队。根据原定的行动计划,起义部队立即以武装宣传队的名义,深入到各地开展宣传活动,以进一步发动组织群众。天福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领导的一次影响较大的抗日武装起义。它的成功,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理琪对这次起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福山起义后,理琪又同其他几位主要负责人到了威海卫,发动和组织了威海武装起义。当时,国民党威海卫当局,正处于战降不定的混乱局面中。胶东特委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采取推动国民党专员孙玺风抗日,争取海军教导队中立,反对警察局长郑维屏投降,依靠自己的力量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理琪亲自来到威海,同孙玺风进行谈判,促使其答应在保护他安全离开威海的条件下,可以暗中给抗日武装枪械。随后又做通了教导队保持中立的工作。条件成熟后,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威海,召开了群众大会,举行了升旗典礼,然后满载着战利品撤离了威海。威海起义后,成立了"三军"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此后,"三军"在党的领导下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投入了抗日斗争。1938年2月初,日军3000多人自青岛沿青烟公路进犯烟台等地。为了打击日军的气焰,理琪率"三军"到达文登、牟平两县交界的崔家口一带,待机与敌作战。2月13日,理琪率部队长途奔袭,一举攻克日军侵占不久的牟平城,俘伪县长宋健武等百余人,缴枪百余支。上午10时,部队撤出牟平城,理琪等负责同志带领20多人,在城南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午后,被驻烟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包围。在危急时刻,理琪迅速布置好每个人的战斗岗位,镇静地指挥作战,敌人连续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但由于敌人的兵力占了绝对优势,不断有人负伤和牺牲,理琪也身中数弹,血流不止,他不顾个人安危,不时地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往返着指挥战斗。这时,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战友们看到他口中吐出血和饭,知道他的肠子已被打断,急忙赶来照看。他却咬紧牙,要大家切莫声张,赶快去对付敌人。战斗一直打到黄昏,才在赶来支援的牟平国民党地方武装孙建勋部的配合下突围。但深受群众爱戴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理琪却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时年只有30岁。雷神庙战斗给了侵略胶东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三军"抗击日军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胶东各地,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胶东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纪念理琪,1945年11月,党和人民政府把他的遗体由文登崔家口村迁葬到胶东栖霞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内。

1962年,郭沫若为理琪题了一首诗:

天福英雄是理琪,

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

今日高标星宿旗。

万代东风吹海陆,

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多少佳儿女,

接力还须步伐齐。

这首诗,歌颂了理琪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