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4 11:49:34点击:
松赞干布派使臣去唐朝求娶一位公主,却被唐太宗一口拒绝。使臣怕无法交代,对松赞干布撒谎说,有人抢他媳妇儿。松赞干布大怒:“打服他!”
松赞干布当时是吐蕃王,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他能文能武,精通骑马、射箭、诗歌......
他非常仰慕唐朝文化,派出使臣去唐朝求亲,唐太宗愿意和吐蕃结交,却不愿意把公主嫁到那么远的地方,于是拒绝了。
使臣心想:如果直白地告诉松赞干布,肯定要被责怪办事不力。这可怎么办呢?
恰好吐谷浑王也派人到唐朝觐见。使臣就对松赞干布说:“本来唐天子都要答应把公主嫁到吐蕃了,可是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所以唐天子不肯嫁公主了。”
松赞干布一听,这还了得。立即挥兵进攻吐谷浑。
吐谷浑王抵挡不住,率领大军退后。松赞干布却不停兵,一鼓作气击败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
接着放出话来:如果再不把公主嫁到吐蕃,我们就要率兵攻进唐朝。
唐太宗怒了,派兵迎击吐蕃军,迫使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
松赞干布见识了唐朝的强大威势,急忙派人赔礼道歉,并再次求娶唐朝公主。
由此看出,松赞干布求娶唐朝公主的心是无比迫切,异常坚定的。仗打赢了求娶,仗打输了赔礼道歉也要求娶。
唐太宗终于被他的诚心感动了,答应下嫁一个公主,可是选谁呢?
唐太宗可不舍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那么偏远的异族之地。于是,他从宗室里选了一个女子,加封为“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到底出自于哪一个宗室,史料中并未记载,很多人推测她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
后来,也是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入藏的,似乎又为这样的说法添上了一个凭证。
《红楼梦》中,“探春远嫁”那一幕赚足了大家的泪水。一个16岁的大家闺秀,平时深居简出,锦衣玉食。
突然要被嫁到当时认为的苦寒之地,路途遥遥,语言不通,远离亲人,内心的惶恐可想而知。
想来文成公主接到和亲圣旨时,也是十分不情愿的。无奈圣旨难违,无论心里多么百转千回,也只好认命了。
盛世大国的繁花似锦掩盖了一个弱女子去国离乡的悲泣。当她必须做一个宏大叙事中被牺牲的那个小小蝼蚁,除了服从,也别无选择。
因为责任、因为情怀、因为无奈,种种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带着丰厚的嫁妆,启程前往吐蕃。
从文成公主的嫁妆来看,唐朝对吐蕃散发了极大的善意。除了通常嫁妆中所包含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之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种子、药材......并且如何种树、如何制药、如何计算天文历法、如何制造机械仪器的书籍也一并囊括其中。
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途径西宁,翻过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松赞干布多年的愿望成真,欢欢喜喜带领群臣到如今的青海省玛多县,迎接文成公主。与公主一同返回拉萨。
文成公主进入拉萨的那天,藏族人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对陌生环境忐忑不安的文成公主,感受到藏民们的热情,思乡之情渐渐褪去。
松赞干布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娶到了唐朝公主,内心激动不已,亲自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为王后。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松赞干布对唐朝是真心实意的臣服,这其中不乏文成公主的影响,也表达了他对文成公主的喜爱。
唐太宗伐高句丽返回,松赞干布使禄东赞上书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松赞干布有六位妻子,可是他却并未忽略和冷落了文成公主,反而对她体贴入微。
事无巨细都能够看出来,松赞干布宠爱文成公主,不仅仅基于夫妻感情,也想向大唐传递一种臣服之心。
藏民们对文成公主也非常敬仰,把她当作“神”一样来看待。处处都流传着文成公主的美好传说。
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总体上,在松赞干布在世的这段时间,文成公主是受到宠爱和尊敬的。吐蕃和大唐之间相处融洽和谐,作为和亲公主,文成公主应该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第九年,松赞干布突然去世了,只有34岁。
他的死亡众说纷纭,有人说松赞干布被传染了瘟疫,也有人说他是被仇视佛教的苯教教徒暗杀。
由于松赞干布没有儿子,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位。
这个时候,文成公主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丈夫去世,她也没有生下一子半女,没有任何亲人,孤单一个人在异地他乡。
此时,唐太宗李世民已经去世。继位的唐高宗李治曾经问她是否要回大唐。
文成公主思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她选择继续留在吐蕃生活。这一留就是31年。
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大唐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都远远优于吐蕃。更何况大唐还有文成公主的亲人。从常理上来说,没有儿女亲人的文成公主,应该很迫切地希望能回到大唐,她为什么拒绝了呢?
1】从情感上来说,文成公主对松赞干布感情深厚。
她和松赞干布是结发夫妻,在一起生活了九年,恩爱有加。
大唐虽然风气开放,不要求女人从一而终。但是也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吐蕃生活了九年,文成公主早就把松赞干布的家当作了自己的家。
除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用了9年的时间熟悉了吐蕃的一草一木,对于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她也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2】从个人利益上来说,文成公主在吐蕃更有地位,能够体会到受尊敬的感觉。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的时候,为吐蕃人民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她教导吐蕃人织布养蚕,识文断字。被吐蕃人视为“绿度母”。
虽然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距离实际的权力中心非常遥远,但是她在吐蕃人心目中依然有极高的地位,非常受当地人的尊敬。
如果她回到唐朝,她并非王室真正的公主。无论是吐蕃王遗孀的身份,还是小小的宗室女身份,地位都相当尴尬,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回到家中,孤独终老。而孀居的女人回到娘家,娘家人并不欢迎,反而会觉得脸上无光。
唐朝一共统治了289年,和亲公主就达到了17位。在这些公主中,不乏丈夫早死的,仅有皇帝的亲生女儿太和公主在和亲23年,死了5位丈夫后,历经坎坷才回到唐朝。
其他的公主都选择在出嫁地终老,“回不去的故乡”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
3】从责任感来说,文成公主肩负着大唐和吐蕃和平友好的重担
汉初,汉高祖刘邦为了疆域稳定,将宗室女嫁给匈奴冒顿单于,从此拉开了公主和亲的序幕。
直至清朝末年,2000多年的历史中,许多贵为皇室、宗亲、重臣家的柔弱女子都肩负起维系国与国之间和平的责任。
男子沙场征战,用武力和策略保家卫国。女子和亲异族,用智慧来维持和平。
文成公主入葬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前所未有的亲密,从未发生过战争。
她将大唐的文化和生产技能带到吐蕃,使得吐蕃老百姓对大唐心生亲近之感,遥远的大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先进文明之光。
即使松赞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的影响力没有以前那么大。她的存在也是大唐和吐蕃友好的象征,有她在,大唐和吐蕃就有着亲戚关系,面子上还是要照顾彼此。
芒松芒赞刚继位的几年里,由于年龄小,吐蕃大政由亲唐派禄东赞执政,他就是三次出使大唐求娶文成公主的使臣。
文成公主依然能够影响禄东赞的各项决策,因此,吐蕃和大唐继续保持了很多年的友好关系。
4】吐蕃和大唐决裂后,文成公主只能终老吐蕃
公元667年,禄东赞去世。芒松芒赞放弃了与大唐联合的策略,开始策划进攻大唐。
公元670年,吐蕃与大唐为了争夺新疆的部分地区,在大非川开战。此战,吐蕃大胜。
此时的文成公主对吐蕃与大唐的关系已经无能为力,她只能日夜祈祷,希望上天保佑两国和平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吐蕃和大唐已经决裂,文成公主更是无法回到唐朝。
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独自在吐蕃生活了31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去世。
吐蕃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大唐也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着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寡居岁月中,那些曾经在大唐生活的童年时光,一定常常出现在文成公主的梦中。
她为两国交好,使两国人民免于战乱做出了贡献。可是她的一生也是身不由己的一生。
所幸,松赞干布并不是只把文成公主作为政治平衡的工具人,而是对她有真正的夫妻之情,这些感情在漫长的寡居岁月中,在文成公主的心中,酝酿出了淡淡的甜蜜。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