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1 11:30:02点击:
何万祥,原名朱氏,后因参军而改名为何万祥,1915年出生于甘肃宁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这份艰难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坚韧与追求。1931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在长达13年的革命历程中,何万祥不仅参与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还经历了大大小小400多次的战斗。他凭借着出色的战斗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屡立战功,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他曾五次负伤,但每一次都顽强地挺了过来,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何万祥的英勇事迹在山东战场上广为流传,他三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成为广大士兵的楷模。193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生命和理想更加紧密地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然而,就在1944年,年仅29岁的何万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何万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为建设更加公正、强大的国家而继续努力奋斗。
何万祥高大英俊,行动敏捷,头脑机灵,打起仗来总是冲在最前头,在军队中流传着许多他英勇善战的佳话。1936年2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何万祥被誉为渡河英雄,受到军团首长的高度赞扬。后随部队挺进山东,1939年8月到达鲁南。1939年夏季,何万祥开始担任一一五师某连副连长,在部队攻打剡城时,他奉命阻击敌人增援,带领53名战士坚持1个多小时,连续击退了300多个日本鬼子4次轮番冲锋,成功地掩护了大部队和群众转移。1943年11月19日夜,何万祥化装成群众,利用敌军中的内线,巧妙地打开赣榆城城门,埋伏的兄弟部队迅速进城,将1600多名日伪军全部俘虏。
1941年1月下旬,随部队驻苏北一带,滨海军区部署的歼灭汉奸匪首朱信斋的战斗打响,奉命攻打桥町伪军据点。朱信斋为匪多年,作恶多端,所带的3个中队400多人据守在一个地势险要而又坚固的工事里,兄弟部队进攻数次难以攻克。何万祥接受任务后,冒着连天炮火,用驳壳枪加手榴弹,轰开了敌人第一个地堡,接着又带领一个班一口气占领了个地堡和一座炮楼,将朱部从东南角逼入西北角,最后用“烟攻“使朱信斋束手就擒,为滨海人民除了一大害。 战斗结束后,到部队干部轮训队学习数月。结业后,分配到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六团二连任连长。同年,山东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此后,在郯城战役、赣榆战役等诸次战役中,屡担重任。
1944年春,鲁中军区集结万余兵力,以及14个民兵中队,以鲁山为 中心,在周围300里的战线上,发动了第三次讨伐伪“铁杆汉奸“吴化文的战役。何万祥所在的六团一营参加了这次战役。3月25日夜,三连连长何万祥率领战士到达大泉庄虎山东侧,截断敌团部与虎山守敌的电话线,拂晓前投入战斗。何万祥带领战士勇猛地冲到土围子跟前,察看清地形后,他指挥二连一名机枪手和三连部分战士迂回到围子后面牵制敌人,自己率领二、三连全部战士突入围墙内,经过十多分钟激战,占领了各地堡及壕沟,俘敌20余名,缴枪数10支。这时,敌人炮楼内重机枪又开始疯狂射击,三连二排排长高英忠中弹牺牲。何万祥见此情景,振臂高呼:“炸掉敌人重机枪,为高排长报仇!“即率领战士箭一般地冲向炮楼。当他们进入炮楼时,敌人已退到炮楼最上层。何万祥随身摸出两颗手榴弹,顺着阶梯带头往上冲。刚上到第二层时,头部中弹,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