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7 11:30:02点击:
李友于,字右卿,陕西扶风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他在1925年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并在1926年毕业。在参加北伐战争后,他因蒋介石叛变革命而随部队参加了对工农武装的“围剿”。然而,在1933年春,他毅然加入了华北抗战,担任了第二师第八团的迫击炮连连长。
在长城抗战中,李友于表现出色。当日军以重兵猛攻他所守卫的兴开岭四零五五高地时,他率领40名士兵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各携炸弹三枚,往返肉搏达三小时之久,最终成功地将敌人击退,保卫了高地的安全。这场战斗结束后,全局转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敬佩。公励生曾写下《祭友于文》来纪念这位英勇的抗日志士。
1935年,李任陆军第八十九师二五九团一营营长。同年夏,八十九师随十三军由湘鄂边北调潼关,不久移防陕北绥德。1936年冬绥远抗日战起,蒋介石令十三军的两个师北进绥东,名为接受绥省主席傅作义指挥,实为监视傅作义不得“影响中央誓死‘剿共’之政策“。李等赶到平地泉(今内蒙古集宁)集结之前,百灵庙已经收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第五天,李营随全军出动,在南壕堑前线,迫使汉奸王英的两个旅2000余人反正。
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后,即调兵大举进犯华北。十三军奉命担负平绥线东段防御。8月上旬,李与团长罗芳珪率先头部队抢占南口,与日军坂垣师团等部十数倍之敌浴血奋战20天,粉碎了日军“三日拿下南口“的狂妄企图。李在战斗中负伤,战后赴山西大同治疗。10月伤愈回陕省亲,在故里接前线电令,擢升他为上校团副,敦促他尽快归队受任。陕西省政府10月5日在西安为其召开庆功大会,并赠送银盾一面。李在会上说:“离家时我父郑重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汝为军人,当膺命保国。我决心重上前线,上报国恩,下卫国土,不捣黄龙,誓不生还。“
李赶赴前线不久,台儿庄会战序幕已经拉开,八十九师奉命驰援鲁南,保卫徐州。1938年4月初,在台儿庄以北侧击日军濑谷支队,双方激战三昼夜。李鼓励将士说:“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我无敌,我等报国,正当时也。“话毕率先冲杀,连克日军阵地三处。4月6日是中国守军发起全线攻击之日。那天,李在台儿庄外大顾栅村视察前沿阵地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弹片击中,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