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血染的自由--抗日英雄谱 王剑岳

更新时间:2024-05-11 11:30:02点击:

王剑岳(1906年-1944年6月10日),原名王师,湖南澧县人,深受广东大革命的熏陶。1925年冬,他怀揣着对国家的热忱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工兵科,从此踏上了军事生涯的征程。

在军校期间,王剑岳专心致志地学习,不仅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还坚定了民主革命的信念。他对兵法战术的研究尤为深入,造诣颇深,为日后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王剑岳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师胡宗南部工兵队的见习官、少尉区队长、中尉分队长,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随后,他被调任至第一师第二旅四团九连担任上尉连长,并兼任机枪第三连连长,负责指挥部队参与中原大战和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在这些战役中,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屡立战功,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1935年,王剑岳晋升为少校营长。1937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督部力战,身负重伤。中央军官训练团研究班毕业。1938年秋,升任第一军野战补充团上校团长,历任第一九一师补充第一团团长、第四十八师二团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第十七期大队长和副总队长、第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团长等职。在职期间,带兵有方,赏罚严明,对日作战莫不奋勇当先。

1944年5月,王剑岳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时值日军发动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遂奉命率部由陕出潼关,扼守豫西灵宝一线,屡挫敌人锋芒。6月9日,设防于灵宝毕家砦,与第九十七师互为犄角,与敌展开激烈战斗,宁死不退,敌死伤累累,终不能占领高地。10日凌晨2时,日军突破我友军阵地,大批日军涌入防线。因伤亡过大,无力逆袭封闭缺口,王将军遂持枪率残余将士杀入敌阵,双方展开残烈的混战。不幸左肩被手榴弹片炸伤,仍持枪指挥,奋勇冲杀,迫敌后退,恢复阵地,而所部伤亡殆尽。日军复以重兵再攻,众寡悬殊。未几,又身中两弹,血流不止,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