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血染的自由--抗日英雄谱 马玉仁

更新时间:2024-05-09 11:30:02点击:

马玉仁(1875-1940),原名日仁,字伯良,出生于建湖县高作镇马家滩的一个贫困家庭。自幼家境贫寒,13岁时父亲离世,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从此开始了艰辛的生涯。为了生计,他选择了贩卖私盐这一职业。

然而,马玉仁并没有因此沉沦于生活的困苦。在1911年,他追随徐宝山投身革命军,以满腔的热血和勇气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力量。在攻打浦口的战斗中,他表现出色,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提升为第二军47团团长,并随后晋升为扬州混成旅旅长。

然而,随着军阀混战的结束,马玉仁选择了离开军旅生涯,回归田园,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农田里耕耘播种,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果实。尽管离开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他在心中始终铭记着那段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岁月,将那份爱国情怀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玉仁目睹日军实行“三炮“政策,热血沸沸,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为男儿立志时,吾老矣,吾尤将吾未亡之躯,奔赴疆场,马革裹尸,何所惧哉 “好心人劝他“不要冒这个险“他说“山河破碎人心肝碎,日月不圆我火燃“,“我就是要找这个好死场“,逐集训佃户中青壮年,准备抗日,不久,蒋介石任命马玉仁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他集资购买武器弹药,自费抗日,孤军转战海口与阜城之间,每次战斗,必身先士卒,竭力用命一年多时间,与日军作战十多次,比较激烈的有6次,共毙伤日伪军80多人,击毁日军汽1艘,钉掉劝降的汉奸,马部参谋长金新吾,枪毙为韭歹的嫡侄马益华,他反复告诫所部官兵,“谁当汉奸,我就打死谁?“从而,伸张了正义,鼓舞了士气。

1940年1月3日,马玉仁在新吴乡合尖(今陈洋镇新条村)和日军打仗时,开始战士畏惧,不敢冲锋,马玉仁身先士卒,物举冲锋枪,冲在最前面,边冲边喊“子弹不打有福的孩子“战斗中,不幸小腿受伤,腹部中弹,他料到这次性命难保,便解下围巾,包了自用手枪和金项链,怀表,抛出丈外,以免被日军识破受辱,马玉仁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献身,享年65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阜认马二仁为陆军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