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1 02:45:10点击:
马功岑,又名世勋,字功岑,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的马路口村,出身于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救国拯民之志。1930年,他从长山中学毕业后,投身于革命的洪流。193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6年,马功岑担任了中共濮县县委书记,并兼任鲁西特委组织部长,领导当地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深入群众,发动农民,组织抗日武装,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功岑被任命为东进纵队第四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后又被派往邯郸县开辟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领导才能,迅速在邯郸地区打开了局面,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并亲自担任了第一任县长。在他的领导下,邯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壮大,抗日斗争蓬勃开展。
在抗日战争中,马功岑表现出了非凡的胆略和坚强的意志。他多次率部深入敌后,进行破袭战、伏击战等战斗,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打击。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有抗日倾向的士绅名流,团结他们共同抗日。他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942年12月25日,在反击日寇扫荡的战斗中,马功岑身先士卒,率领部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5岁。他的牺牲让永肥、邯郸、永年、肥乡等县革命人民深感悲痛,各界纷纷举行追悼大会,纪念这位杰出的抗日英雄。
为了纪念马功岑的卓越功绩,当地政府决定将永肥县改名为“功岑县”,让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马功岑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赞歌,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