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革命烈士赵敬夫

更新时间:2024-05-01 00:00:10点击:

赵敬夫,本名白长岭,1916年在桦川县的悦来镇呱呱坠地。自幼聪慧的他,于1926年踏入了悦来镇南门里的初等小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几年后,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于1930年考入了位于佳木斯的桦川中学。

在桦川中学的日子里,赵敬夫有幸结识了两位影响他一生的人物——地下党员唐瑶圃和进步教师张耕野。他们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让赵敬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唐瑶圃和张耕野的引导下,赵敬夫积极参与了各种抗日活动,他常常与一群热血青年走上街头,深入巷尾,组织演讲,宣传抗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除了演讲,赵敬夫还和同学们一起编排节目,进行宣传演出。他们将抗日主张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用艺术的力量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号召大家共同抵抗外敌的侵略。在这些活动中,赵敬夫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坚定了他的抗日信念。

1935年,经张耕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党支部宣传委员派到中共依兰县委,担任县委委员,负责共青团工作。1937年初,因依兰县委的活动被敌人发现,赵敬夫被迫转移到佳木斯高级师范读书,继续从事党的活动。1938年7月,组织批准赵敬夫到抗联三军五师任宣传科长。1939年5月,抗联三军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将三军缩编为三个师。三师七十三团改编为八团,赵敬夫任该团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敬夫任三军三师代理政治部主任,并率该部驰骋在黑嫩平原与日军作战。

1940年春,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为有力地打击敌人,李兆麟代表中共北满省委决定将派所属部队整编为三、九、十二支队。决定王明贵经三支队队长,赵敬夫任政治委员,王钧任参谋长,转占于纳河、嫩江、德者一带。7月,部队攻打嫩江县东的科洛站。下旬,王明贵率小股部队向科洛河往南行进,掩护赵敬夫从小道进山。行中被沐河警察大队发现,并进山“讨伐“。敌兵力多于我方几倍,重三面包围三军总指挥部,赵敬夫率教导队40余人连续击退敌人数次冲锋。并保护总指挥李兆麟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当他倒下去的一瞬间,口中还道:“你们快走……“时年仅24岁。解放后,赵敬夫家乡悦来镇为纪念烈士,将其出生地改名为敬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