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飞将军自重霄入”佳句的由来

更新时间:2018-12-13 11:25:15点击:

黄公略,1898年1月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此后历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曾被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一词中赞为“飞将军”。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围剿”,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司令,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任总指挥。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依靠根据地的有利地形,做出了“诱敌深入”的决策,把敌人引到根据地的腹地,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并将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黄陂的君埠、汉下和上下固一带隐蔽集结。
 
12月28日,张辉瓒向龙冈挺进,并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毛泽东、朱德得知这一敌情后,当机立断,决定在龙冈全歼张辉瓒师。当晚,毛泽东、朱德率主力急行军,抢在张辉瓒师前先占领了君埠。并于29日作出具体部署:第一路,由红三军从东和东北面,即从敌人正面向龙冈挺进;第二路,由红十二军从西南向龙冈攻击;第三路,由红四军向龙冈附近的端儿铺、张家丰一线前进;第四路,由红三十五师由西南而转北,迂回到敌后,牵制增援的敌人。
 
会后,朱德迅速赶至红三军军部,对黄公略说:“张辉瓒这个最反动的家伙来了,总前委决定,由你们红三军担任正面进攻。”而此时,黄公略手上只有红七师一个团的兵力,敌人是6个团,任务无疑非常艰巨。
 
12月30日零时,各路红军按照毛泽东、朱德的命令,在云雾的掩护下向龙冈挺进。黄公略率领红三军急速行军,拂晓前赶至王竹峰,在万功山一带进行埋伏。
 
不久,张辉瓒先头部队戴岳率领的五十二旅进入王竹峰。黄公略一声令下,不到一个小时,戴岳的两个营便被消灭得干干净净。但张辉瓒最初认为遭遇的肯定是小股游击队。后得知红军主力已到龙冈,便慌忙调一个团前往增援。此时,红三军、红四军正张开口袋,等待张辉瓒的援军。只一顿饭工夫,除戴岳只身逃命外,敌军被全部消灭。
天亮后,红军从四面八方向龙岗扑来,敌军五十二旅副旅长洪汉杰、团长朱先志被击毙,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被俘。随后,黄公略迅速率部直捣敌十八师师部。张辉瓒见大势已去,急忙换上士兵服装向万功山中逃走,然而山顶早已被红军占领,他只得在半山腰的一片油茶林中躲藏起来。结果被搜山的红军战士抓获。
 
龙冈战役结束,红军共歼敌9000余人,还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国民党“围剿”总司令鲁涤平给蒋介石的报告中说:“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整个龙冈战役,黄公略率领的红三军始终担负正面进攻,黄公略也始终在前线指挥,子弹不停地从他身边穿过,他全然不顾,因而为红军合围,夺取战斗胜利立下了首功,他率领的红三军歼敌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不久,蒋介石于4月又纠集2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而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三个军只有3万余人,处于绝对劣势。
 
面对严峻的形势,采取何种战略方针来对付敌人的“围剿”,中央苏区中央局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而且争论非常激烈。一种意见认为,敌我兵力悬殊,3万对20万,应当分兵退敌,只有分兵才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转移目标;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应以红军主力将敌军引出根据地,甚至可以转移到四川建立根据地。毛泽东主张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红军先往根据地腹部退却,在退却中再寻找敌人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
 
在中央局的讨论中,毛泽东的主张只有朱德表示赞同。毛泽东建议扩大讨论范围。听取各军军长、政委的意见。在随后召开的扩大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得到了黄公略的支持,他说:龙冈战役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就足足证明毛泽东同志“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今天要对付强大的敌人,仍然应该采取这一方针。与会的罗荣桓、罗炳辉等人都表示支持毛泽东的建议。经过激烈讨论,中央局决定采用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方针。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从4月下旬开始,秘密集结于东固地区等待时机。东固是中央苏区最早建立的一块根据地,位于中央苏区腹区,地处吉安、兴国、宁都、万安等五县的接界处。而且距五个县的县城都只有五、六十公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5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是个隐蔽兵力的绝佳之地,敌人进得来,就出不去。
5月14日,国民党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大摇大摆向富田挺进,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自觉不可一世。在与师部留守处进行联络时,竞公然使用明码通知:“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去东固”。
 
红军总部截获公秉藩师这一消息。毛泽东当即决定,红军主力从国民党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秘密西进,钻过“牛角尖”,然后采取两侧包抄的方式,攻击其背后。毛泽东对黄公略、彭德怀部署了任务:黄公略的红三军和红四军负责正面攻击,彭德怀的军团全部用来打包抄,进行腹背夹击,然后一举歼灭公秉藩师。
 
从东固到富田相隔20公里,只有两条大路相通,中间要经过一段险峻的隘路。5月15日午夜,红军各军按照毛泽东指令快速前进。当日凌晨,毛泽东火速赶到红三军军部,黄公略见毛泽东这么早赶来,必有重要任务,便随即问道:“总政委还有什么交代?”毛泽东说:“昨晚我一直在琢磨,从东固到中洞是否只有两条路?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更近的路,如果有,我们就可以提前赶到南侧山岭进行埋伏。”黄公略回答说:“我们不防去请教一下当地的老猎户、老药农、老驮商。”毛泽东表示同意。当即,黄公略陪同毛泽东找到了一位老猎户,老猎户果然说出了一条通往中洞的山间险道。毛泽东、黄公略随即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路线,请老猎户带路直插中洞。红三军将士在黄公略率领下,过峻岭,爬悬崖,很快到达预定地点进行埋伏。
 
5月16日凌晨,公秉藩师从富田出发,向东固挺进,全师进入我军伏击圈。公秉藩根本来不及部署抵抗,全师一万余人便立刻分崩离析,全被歼灭。公秉藩混在士兵中当了俘虏,后来领了红军3元银元的遣散费,逃出了苏区。
黄公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将阻击战变为伏击战,并以突然、迅猛的动作打乱敌军指挥系统,为全歼公秉藩师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指挥的毛泽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称他为“飞将军”,并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一词中写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