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星空的守望者——深切怀念我的恩师侯伯宇教授

更新时间:2018-12-10 14:55:59点击: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这一生,最敬重的人。
 
他是世界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研究成果“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 当然,他更是西北大学的骄傲和我们的骄傲。当他穿着那已经有些褪色的中山装,戴着灰色的鸭舌帽,背着那装满资料的大包,匆匆走在去往办公室的林荫路上的时候,他的身后,总会追随着敬重和关切的目光。然而,这一切却永远定格在了2010年的秋天。去年10月6日,因病医治无效,侯伯宇先生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一)
 
和先生相处的十几年里,我从来没有听他讲过奉献之类高调的字句,却实实在在地感到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科学事业。在惊悉侯伯宇先生离世的消息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给学校发来的唁电中说:“他的去世是贵校的一大损失,也是祖国物理事业的重大损失。”
 
其实做了先生多年学生,我们也是在他去世后才知道他的家世。他一生成就辉煌,也历尽坎坷。1930年出生后,就一直跟着父亲侯镜如将军四方辗转,先后就读过10所小学,3所中学,兴趣广泛,爱好数理。由于受中共地下党员的影响与鼓励,他树立了科学报国的信念,决心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物理,并于1947年和1948年,两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但是仅仅4个月,就因为平津战役的战火而被迫中断学业。
 
解放前夕,先生放弃了在台湾大学的学业,也放弃了出国的机会,辗转回到北京。刚刚在清华安顿好,抗美援朝战争就爆发了。涌动着爱国热情的他,决定放弃学业,投笔从戎。他是班里第一个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的学生,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倾囊捐出。1950年,先生离开清华,被派往东北师大学习俄文,准备跟随苏联军事顾问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胜利后,先生在工作之余,继续发奋读书。1956年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为实现科学报国的理想,他考取了西北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活极其困难,他仍潜心研究,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受到唐敖庆等著名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后来,他以数学100分、物理9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73年,先生主动投身西部建设,从此在西北大学勤恳工作了37年。其间,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曾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都被他一一谢绝。
 
“文革”结束,先生继续充满信心地工作。当父亲在美国筹备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时候,他全力协助父亲,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祖国和平统一不懈努力。
 
先生平时除了学问,基本不谈别的事情,也从不曾利用家里的关系为自己谋取好处。他的弟弟侯伯文给我们讲,他曾主动提出,想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先生争取一些便利条件,而先生则郑重地回答:“不要害我!”但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却毫不犹豫地“利用”了父亲的人脉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他力邀台湾中央研究院袁旗教授来大陆进行学术交流,这是两岸隔绝30多年后学术界的首次接触,对于打破“坚冰”,意义重大。
 
由于受到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共产主义信念成了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从1950年开始,他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终于在30年后的198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党人这个光荣的称号,对党的事业的不懈追求,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和对党的事业的庄严承诺。
 
先生一生经历各种挫折和苦难,但从未因此中断学习和科研。他始终秉持科学报国的理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由此我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