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2 11:30:02点击:
史忠恒(1906—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五师师长。
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一个农民家庭。9 岁时开始为地主放牧。1926 年,到吉林督军署卫队团当兵。他自以为从此可以不再受欺辱和压迫,不料,旧军队的等级制仍然让他压抑得近于窒息。于是,他又转投陆军十三混成旅七团三营王德林麾下。在部队中表现优秀,很快被提拔为班长。后来,又被选送到旅部军事教育连受训。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史忠恒率队袭击了日寇测绘队, 击毙测绘队队长和一名队员。日本驻龙井领事馆为此向伪延吉警备司令吉兴提出质问。吉兴责令营长王德林交出“凶手“。营长王德林严词拒绝,并毅然率部起义,于1931 年末成立“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史忠恒跟随其继续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次年2 月,他被任命为抗日救国军第一团九连副连长,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重点培养教育。不久, 参加第一次攻打敦化县城战斗, 率领连队抢先越过城墙, 为后续部队打通前进道路。接着,又参加攻占额穆、蛟河的战斗,依然冲杀在前,战绩显著,很快被提拔为九连连长。1932 年3 月,参加镜泊湖连环战役后,又被提升为三营营长。1932 年末, 在敌人重兵“围剿“下,抗日救国军相继瓦解,而他的抗日信念却十分坚定。
1933 年1 月,率全营在磨刀石车站附近抗击敌军。后来他的部队被中共宁安县委改编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史忠恒任第三团团长。1933 年3 月初,率部在宁安县八道河子伏击敌人,战斗中他多处受伤,但他强忍剧痛,顽强地指挥部队击溃敌人。1933 年3 月下旬,采用分化瓦解的战术,在宁安县团山子毙伤日军凤岛大佐四百余人。1933 年6 月,游击军主力开往密山、勃利等地,他带领第三团留在东满活动。1933 年9 月,与珲春、汪清两县游击队和抗日军联合攻打东宁县城,率部队连续向敌人发起十次冲锋,腿骨、腹部和左臂负伤,险些落入敌手。伤愈后,被任命为抗日救国游击军第十四旅旅长。1934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 年2 月,史忠恒率部在东宁二道沟与伪靖安军激战;3 月,在汪清腰营沟与日军遭遇,他乘着弥漫的浓雾,假报伪军番号,突袭敌军,打死打伤日军一百余人。敌人为了除掉史忠恒,绞尽脑汁,先以重金悬赏收买史忠恒的头颅,阴谋没有得逞后又改弦更张,许以高官厚禄,派人劝降,许诺史忠恒只要归降,可给予旅长之职,并预支军费两万元。史忠恒不为所动,亲手枪毙劝降使者。向全军立誓:“宁可沙场死,不作亡国奴。“
1936 年,史忠恒部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四团合编为第二师,史忠恒任师长。同年3 月,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史忠恒仍任二师师长。7 月,抗联二军编入抗联第一路军序列,二军二师改为第五师,史忠恒仍任五师师长。
同年10 月,日寇又集中优势兵力对抗联发动空前残酷的冬季大讨伐。抗日联军为了狠狠反击日本侵略军,在史忠恒的率领下,五师部分官兵截击图们至佳木斯一线老松岭段的日寇军车,破坏日军的供应线。日军军车行至铁路破坏处,受阻无法前进,乱作一团。埋伏铁路两侧的史忠恒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得日寇狼狈而逃。为了全歼日寇,史忠恒挺身跃起指挥向敌人冲杀,敌人立即集中火力向他射击。史忠恒连续中弹,双腿和腹部都受了伤。身负重伤的史忠恒被抢救下来,密营缺医少药,组织决定立即把他送往苏联医治,但因路途遥远,缺乏交通工具,辗转时间过长,年仅30 岁的史忠恒光荣殉国。
史忠恒被延安《解放日报》称为“常胜将军“,他的牺牲是抗联的重大损失,他的牺牲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史忠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英雄业绩将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