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呕心沥血献青春——王泊生

更新时间:2024-09-30 11:30:02点击:

  王泊生生于1915。1931年加入中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冀南六地委书记兼第六军分区政委。1942年壮烈牺牲,时年27岁。

  抗大二期、三期学员毕业证章

  抗日战争时期,冀南根据地六分区流传着这样的赞誉:“学政委,泊生化,千难万险全不怕;打伪军,歼日寇,依靠人民夺天下。“这是当地军民对六分区政委王泊生的热情颂扬。

王泊生被捕后,曾被押往本溪煤矿当劳工。图为日军统治下的煤矿作业面

  王泊生原名王鸣铎,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景县大冯古庄村。1927年,王泊生考入河北省景县龙华高小。在这里他受到革命的启蒙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30年王泊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泊镇师范学校(即河北省立第九师范)。这段时间,王泊生积极参加学校中共地下党支部领导的进步活动,经过学习和锻炼,王泊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希望。他决心跟着共产党走,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31年春加

  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王泊生积极组织学生到集市街头行、演说、散发传单,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呼唤民众尽快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主编的校刊《泊声》与当时校中反动民族主义文艺派主编的《渤海月刊》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团结教育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王泊生也锻炼成为进步学生公认的核心人物。1934年,因组织学潮等革命运动,王泊生被反动校方开除学籍。

  1934年秋,王泊生回到家乡景县,任中共景县党组织的交通员。1935年春,王泊生与友人王力全、尤长煊、苗雨生等十余人,建立了北平到上海、南京的革命文艺活动联络点,积极开展革命文艺宣传活动。后因身份暴露,被景县国民党部通缉。他辗转南京、济南、上海、山西等地,继续参加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在南京参加了全国各界救国会。后来到北平宣传救亡运动,在左联同志和泊师同学们的帮助下,编辑出版了《大众文化》半月刊。该刊切中时弊,战斗力强,畅销于平、津、沪、粤等地。但由于发行范围广,《大众文化》半月刊引起了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当局的注意而遭到封杀,国民党北平市长秦德纯以 “日人干涉,勿妨邦交“为名,强令其停刊。

  1937年8月,王泊生奔赴延安,到抗大第二期学习。他成绩优秀,工作积极,毕业后留任第三期政治教育干事和第四期政治教员。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王泊生坚决要求到环境残酷的敌占区工作。同年,他被派到冀南任中共束鹿县委副书记,不久调任中共冀南一地委宣传部长兼代理地委书记,后调任二地委书记。由于环境恶劣、生活艰苦、长期忧思操劳,王泊生染上了肺病,但他从没把病痛放在心上,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1940年8月,王泊生奉调中共冀南五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这时他的肺病已经相当严重,时常咯血。但他努力坚持工作,率领五分区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在德石铁路破击战中,王泊生不顾病痛,和战士、群众一样,轮着大镐,汗流满面地撬毁路轨。他在路北与路南之间来回奔忙,夜以继日地领导着破路工作。工作的劳累使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次,他正在台上讲话,突然吐出一大口鲜血。他以为台下的人没有看见,急忙用脚把血踩住,继续讲话。在场的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1942年5月,王泊生在日军大“扫荡“中不幸被捕,并被押往石家庄监狱。在狱中,他领导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组织狱中难友和敌人作斗争。后来,敌人将他押往东北本溪煤矿当劳工,他同四位同志一起又成功地逃出虎口,步行数千里回到冀南。后任中共冀南六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狱中的折磨和长途跋涉的艰辛,使他的身体更加虚弱。他面颊消瘦,经常吐血昏倒,但他总是醒来后稍事休息,便又投入繁忙的工作。

  1942年10月27日,王泊生赴枣南县检查工作,遭敌追击。28日凌晨在转移途中又被敌包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冀南六分区军民为王泊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冀南行署负责人王任重撰写《沉重的哀悼》一文,以示悼念。

  王泊生生前由于工作繁忙和劳累,身患肺病,经常吐血、昏倒,但他仍坚持战斗在第一线,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王泊生曾经在干部动员会上慷慨陈词:“我们的同胞在受苦,我们的同胞在受难,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先驱者,面对困难,面对危险,面对牺牲,应大无畏地站出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终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