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抗战英烈事迹 1939年——张谞行

更新时间:2024-09-28 11:30:02点击:

  张谞行(1903—1939),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副参谋长,追晋陆军上将。

  字春笙。1903 年1 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县。1913 年秋,在北平读书,成绩斐然。中学虽只读四年便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研读兵学。两年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适逢直奉战爆发,学校无法上课,学员纷纷归籍,他则考入北京大学。1921 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复课,张谞行再次弃文从武,返校研读韬略。1922 年毕业后,到浙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任见习官。后任该军第四团连长,开赴宁海,对孙传芳的周荫人部作战,会师南京。1928 年,升任行营高级参谋团办公室上校主任,辅助指挥作战。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张谞行因长于文事,被调任军委会编纂委员。

  1932 年,张谞行在二千多名报考的将校中,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陆军大学正科第十期。在校期间,他孜孜研求,学业猛进。这期学员,以研究战略战术为主。第三学年,张谞行在华北平绥一带演习中,战术方案有创意。德籍教官史培曼将军采用这个方案为演习的基本方案,并当场宣布给予120 分。这一成绩创下了陆军大学战术作业记分的最高纪录。史培曼说:“春笙思考高逸,对敌军判断以及处置的决心,多有独到处,甚至可以说完美与卓越超过了原拟方案,哪能不多给20 分呢? “

  1935 年,经过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的张谞行,被调任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这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华北的军事扩张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抗日形势下,南京国民党政府不得不着手国防准备工作。张谞行奉命勘查南京地形,并拟定了南京和长江攻防作战计划,督导增强长江上下要塞炮台。同时,还勘察了江苏、浙江沿海一线防御阵地,以及京、沪、苏、嘉、常、锡、镇江等第二、三、四阵地,拟定的大军作战指导纲领及作战计划,被国民党政府采纳。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军事委员会在石家庄设立保定行营,统一指挥华北部队,负责津浦及平汉路北段的作战。张谞行被指派为行营作战处长,负实际指挥部队之责。次年初,他奉命在郑州筹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并担任副参谋长,主持作战任务,被称誉为“战区灵魂“。

  在台儿庄战役中,张谞行与孙连仲、汤恩伯两军保持密切联络,适时调动和部署部队支援第五战区作战,并指挥部队以“飘忽战术“,在台儿庄以北地区牵制、阻滞敌人,配合友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日军在台儿庄失败后,调集重兵合围徐州。当时,守军衡量情势,决定转进。张谞行根据敌我双方态势,拟定了大部队转进方案,建议以一部不断地进行反攻,在陇海线牵制日军的土肥原师团。其他各部分五路转移。此方案被采纳,各部都按照张谞行预定计划,突破了日军的封锁网,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1938年秋天,张谞行鉴于日军企图强渡黄河,进攻豫东,打通平汉路,袭占武汉,控制华中、华南,毅然拟订“决堤计划“,剖陈其利害与战略价值,经蒋介石核准实施。花园口决堤后,豫东黄水泛滥成灾,虽然改变了整个攻防形势,却使人民群众的生命产遭受损失。在这次所谓“黄河大阵“布防中,张谞行获“首功“,由少将升为中将。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决定以划分战区为主要措施,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张谞行奉命拟具体计划,将长江以南的各战区,划归桂林行营指挥,长江以北的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敌后的冀察与苏鲁等诸战区,划归天水行营指挥。这一计划被采纳后,张谞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

  1939 年春,张谞行被蒋介石召到重庆,面授机宜。返回西安后,开始筹划行营工作,负责全盘作战指挥。当时,行营所辖七个战区,有十四个省,二百五十多个师,组织指挥任务繁重。他在家里安装了五台专线电话机, 直接通往重庆和前方各战区。每天除处理前方紧急军情和指挥作战事宜外,还要例行公事一千多件,但张谞行精力充沛,效率甚高。

  1939 年3 月7 日下午4 时,日军以数倍于昔日的飞机,满载重磅烧夷毒气弹,对行营所进行猛烈轰炸,防空洞的进出口和通风洞被封闭。开始,张行在洞内仍然镇静指挥打开洞门等各项抢救工作。后来,因烧夷弹的毒气大量侵入,张谞行终因不支而窒息阵亡。时年36 岁。张谞行殉职后,国民政府追晋他为陆军上将,并令下半旗致哀三日。同年3 月29 日,举行国葬大典。其墓选定在陕西省长安县翠华山麓之太乙宫前。

  1984 年6 月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谞行为革命烈士

  1985 年10 月29 日,张谞行的灵柩迁至杭州南山公墓烈士陵园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