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1:30:01点击:
老兵档案:
韩建城,1927年生于阜平县堡地沟村,1945年2月参军,参加了许多战役,一直在战场最前线却从没有受过重伤。1949年因病退伍回乡,如今安享乡村生活。
韩建城一身戎装
今年78岁的韩建城老人是阜平县又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记者打听到他就住在老家堡地沟村,距著名的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不过几里之遥。
记者驱车来到堡地沟时差不多下午3时了,正在村边玩耍的孩子们听说我们要寻找那位和日军打过仗的韩爷爷,蹦蹦跳跳地带我们来到了韩建城老人的家。
韩建城老人刚刚午休起来,正坐在门口醒盹儿,听说记者来采访自己的抗日经历,老人顿时来了精神,“走,屋里说去。“
韩建城已不能连贯回忆自己的抗日经历,但一些细节老人仍记得非常清楚。他说,“我参军比较晚,和日军打过三仗,一次是在阳泉,两次在唐县。最明显的感觉是日军的装备比我军强很多,但战场上我从不怕敌人的飞机。“
韩建城是1945年2月参军的,成了聂荣臻部队所属的一名步兵战士。老人清楚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场战役于当年5月中旬发生在唐县境内。由于部队每天都在转移,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他甚至分不清自己住在哪里,也不清楚战役的具体地点。只记得那天夜里,我军要攻占日军的一个据点,可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我军很快就撤退了。
韩建城老人说,当年我军和日军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自己的武器是一台79步枪,一次只能打一发子弹,日兵不但有三八大盖,还有轻机枪、重机枪等装备,打起仗来还有飞机配合。“人们都认为飞机比较厉害,可战场上我从来不怕日本人的飞机,觉得飞机离我很远,在我看来反倒是地面上四处乱飞的子弹更可怕,要注意利用地形地物保护自己。“
老人讲起了怎样在战场上躲避敌人的子弹。一次与敌人交锋中,敌我力量悬殊,没多长时间我军开始撤退,他一时贪战落在了后面,只听着后面机关枪“嗒嗒“地扫射,子弹呼啸着向自己射来,他拼命地向前跑,可是距我军埋伏的壕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正不知所措时,他忽然想起了军事课上讲的:敌人从后面向你开枪时不能卧倒,更不要跑直线,要尽量跑曲线。“我马上晃来晃去地跑,敌人果然没打中我,我很安全地回来了,一点儿也没挂彩,连班长都夸我机灵。“
韩建城老人的战场经验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战役中历练出来的,直到1949年因病退伍,老人参加了许多战役,虽然一直在战场的最前线,却没有受过重伤。
如今的老人闲暇时愿意看那些抗战题材的老电影、老电视剧。提起曾经的部队生活,老人没有石光荣式的无奈和落寞,他说部队和家里,各有各的好,在家里过日子更自由些。
老人屋里正中墙壁上,挂着一个老相框,相框里是老人和战友们当年一身戎装的旧照片。老人说,经常会有孩子看到照片问起当年的战事,自己也愿意将这些事讲给孩子们听。
老人望着院外的田地说,去年自己还能种些蔬菜,干点儿农活,今年就什么也干不了了,每天就是和村里的老人们一起唠唠。在韩建城老人心中,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很孝顺,日子过得很安静,也很自在。
口述历史
1937年春节,大哥结婚
张书芬(75岁,离休干部)
有句歇后语是“过年娶媳妇———喜上加喜“。可情况未必都是这样。我今年75岁,大哥结婚是在1937年,我虽然只有7岁,却对那段“过年结婚“的往事记忆犹新。
1937年春节里似乎有许多人结婚。日本侵略者来了,兵荒马乱的年月,嫁过或未嫁的女人都纷纷抹了锅底灰往丑里打扮,许多有女孩的人家也心急火燎地往外嫁闺女,大嫂家就是这样,以至于连一场排场的婚礼都不敢举行。因为这,大嫂一辈子都在痛恨日本侵略者。
大哥和大嫂的婚姻有这样一段背景:我父亲和大嫂的父亲少年时曾是结义弟兄。1937年,日军攻陷了北平城,华北地区大小城市相继陷落。父亲和大哥不知怎样带领一家人安全地度过危险期。父亲猛然想起30里外有个战火一时半会儿蔓延不到的小村柳家庄,柳家庄上有他一位结义弟兄———大嫂的父亲。于是父亲率一家老小投奔而去。在此后的日子里,18岁待字闺中的大嫂和17岁尚未提亲的大哥顺理成章地被认作天赐良缘,结为夫妻。其实,当时在小学校教书的大哥已有了意中人。所以,大哥对这桩包办婚姻十分抵触,这种情绪甚至延续了一辈子。这无疑更加重了大嫂对于婚姻痛苦的感受。
婚礼那天,突然下了一场雪。战乱期间,吹鼓手都另谋生路了,因而婚礼上没有听到一段《迎亲曲》。战乱还阻挡了一些原本要来贺喜的亲友。所以,婚礼冷冷清清,新郎愁眉苦脸,新娘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