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30 11:30:02点击:
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在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与优势装备之敌浴血奋战、周旋苦斗,进行了长达14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抗日英烈,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李学忠
李学忠(1910—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
又名李宗学,1910年生在山东。20世纪30年代初,在吉林磐石一带投身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送到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两年后,又被组织选送到莫斯科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到东满地区参加党的领导工作。
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李学忠任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协助政委魏拯民领导地方组织工作,帮助军长王德泰做部队的政治工作。同年10月,李学忠与杨靖宇等一军领导干部,代表一、二军和东、南满特委多次会谈,就筹备召开东北人民代表大会和建立东北人民革命临时政府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为密切两军联系,为后来东、南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为组织抗联第一路军,奠定了基础。
李学忠率远征队胜利完成任务后,离开摇江,沿途又经历了多次战斗,于11月回到安图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36年,李学忠与王德泰带领部分青年义勇军北上,1月中旬抵宁安县南湖头第五军军部,与周保中会晤。在召开的二、五军党委特别联席会议上,李学忠首先汇报了南满与一军会师经过以及和一、二军领导人会谈情况。会议充分评价了两军领军人会谈的意义,对李学忠远征队做出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李学忠的远征不但使一、二军,而且是在一、二、四、五各军间打通了联系,使在满洲党领导下的民族革命战争队伍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会议还决定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扩编为两个师、下辖六个团,李学忠兼一师政委。会后,王德泰、李学忠返回安图游击根据地。
1936年3月,东满党和二军干部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扩编为三个师,李学忠继续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委员。4月,二军在大柴河设伏,五百余名日军、二百五十名伪军伤亡,仅一百余残敌逃命,缴获大批轻重机枪、步枪及军用物资。此役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联士气。
二军在大柴河向抚松转移时,李学忠被流弹击伤腿部。1936年7月伤愈,在即将重新走向战斗岗位的时候,8月9日李学忠所在的大碱场密营突然被汉奸李道善的自卫团百余人包围。李学忠立即组织密营全体人员奋勇抵抗,占据有利地形,与号称“神选队“的伪军展开了激战,但是,由于我方多为伤病人员和非战斗部队,又是仓促应战,因此损失惨重。年仅26岁的李学忠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把一腔热血倾注在了长白山上。
李学忠是东北抗日联军中优秀的政治领导人,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此,1985年抚松县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墓碑揭奠仪式,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烈。
(中国军网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