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白手起家建起子弹厂

更新时间:2021-07-14 23:00:17点击:

吴运铎,江西萍乡人。1941年秋,新四军军部决定从修械所抽调一批骨干,为二师建立兵工厂,这副重担落到了吴运铎和几名战友的身上。二师师长罗炳辉交给吴运铎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子弹的工厂。随后,吴运铎带着8名技工,赤手空拳地来到师部修械厂所在地———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的小朱庄(今金湖县金南镇马塘村),修械厂借用的两间草房成了建厂基地。

要建子弹厂,首先要制造生产工具和各种机床,而这些都需要优质钢材。钢材从哪来?军工部的同志打听到,附近三河里沉有一批国民党“导淮”委员会准备建闸的钢材。民主政府迅速组织熟悉水性的渔民,大海捞针似的在三河里搜寻,真的打捞出一批急需的钢材。军工部又想方设法送来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牛头刨床各一台。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家当,吴运铎他们喜笑颜开。两间草房容纳不下,他们想到小朱庄北面的仙墩庙。在征得住持日光和尚同意后,子弹厂建到了仙墩庙。在大雄宝殿里安装起机床,建立起机械加工车间;在庙门外搭了席棚,砌了打铁炉,支起风箱、铁砧,算作是锻工车间,还建起一个木型车间。

接下来,吴运铎开始了他的子弹设计。当时他连最简单的设计工具都没有,就自己动手制作。制图用的丁字尺、三角板,自己用木片钉,绘图板则是在一块木板上铺上一张白纸。首先设计的是子弹厂的心脏设备———冲压子弹的大冲床。根据当时的条件,他设计出一种螺旋冲床,既以人力作动力,又便于拆装转移。这种冲床的核心部件是一根又粗又长的螺旋杆,有半吨重,还必须加工成中间粗、两头细的形状。他们没有起重机,更没有大型锻压设备,只有打铁的铁锤。怎么办?只有用笨办法加工:在屋外的空地上,临时砌一座大炉,支起风箱,又在炉旁安上铁砧,四周搭起一人多高的木架,上面铺层木板,又在旁边安装了滑轮车。螺旋杆的中段在炉上烧红了,就用滑轮车拖到铁砧边竖起来。没有加工螺纹的铣床,吴运铎就和钳工们一起,硬是用钢凿一下一下地凿出来,凿得大家两手都起了血泡。

正是凭着一双手,吴运铎和战友们相继制成了生产子弹的所有工具和机床,年产60万发子弹的子弹厂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