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萧华将军夫人的传奇经历

更新时间:2021-07-14 22:53:14点击:

王新兰1924年出生在四川省宣汉县。她的叔叔王维舟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王维舟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1920年4月便在上海加入了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1923年,王维舟在家乡创办了第一个新式小学宏文小学,5岁的王新兰被父亲送到这所学校读书,她在这里不仅学习文化知识,也受到了革命启蒙教育。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在红军打下宣汉县的那一天,王新兰第一次看见了神气的女红军战士,她们腰上别着盒子枪,又刷标语,又教人们唱歌:

“哥哥当红军,弟弟要同行。莫说我年纪小,当个通讯兵。莫说我个子矮,几年就长成人。长个高大汉,扛起枪打敌人。”

几十年后的今天,王老对这支歌曲仍然记忆犹新。她回忆起当年对那些女兵羡慕之极,她说看到这些女兵,当时心动了一下,这一心动便埋下了要当兵的种子,这粒种子很快有了发芽的机会。9岁那年,她跟着姐姐找到了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磨来磨去王新兰终于穿上了军装。她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一套小军装,戴上红五星八角帽,别提心里多高兴了。我被分配到了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后来红四军成立宣传队,我就当了一名小宣传员,天天跟着老同志学识简谱,吹笛子,吹箫,打洋鼓……我和其他队员每到一个村子,用门板、凳子搭舞台,上演的大都是反映革命翻身求解放的戏剧。”

1935年3月30日晚,这是王新兰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不满11岁的她踏上了万里长征路。

她所在的部队,先是渡过嘉陵江,背后是密集的枪炮声。开始她和战友们一起做宣传,也帮助医疗队救助伤病员。但是不久王新兰患上了伤寒,只能用棍子支撑着往前走,终于在一天早上支撑不住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宣传队的一位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喂下去,几天之后,她又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在关于长征的故事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但是怎么会想到,小小的王新兰竟然会三过雪山草地。1935年6月,王新兰第一次随部队来到了雪山。在攀登雪山的当天凌晨3点,她所在的宣传队员们就起床了,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用布把脚裹好,为了御寒,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汤。然而,当他们刚刚走到山脚下,就领略了大山的“淫威”,地面冻得硬梆梆的,棍子杵上去便铛铛做响。其实这还仅仅是开始,当他们走到山腰,肆虐的山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浑身都冻透了。作为宣传队员的王新兰还要忍受着几乎超过人极限的痛苦,在指导员的带领下在山口搭起宣传台,用竹板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不准大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几十年前的这些宣传词,王老至今都是倒背如流。

8月下旬部队开始过草地。谈起过草地的经历,王老感觉仿佛就在昨天。她说:“我背着一双草鞋,一条线毯,拄着小棍,紧紧跟着前面的同志,踏着他们的脚印,一步一步挪动。由于进入草地前没有筹到更多的粮食,因此在草地休息时,我们就四处找野菜,然后七、八个人用一个脸盆煮煮,撒上点粮末,每人盛上半缸子,用草棍往嘴里拨着吃……”

一天,王新兰栽倒在草地上再也不想爬起来。是队长用自己舍不得吃的一点炒面救了她的命。王老说,进入草地的第四天、第五天是最难熬的日子,泥泞的水潭,加上部队断粮,两腿就像灌了铅一样,一脚踩下去就很难再拔出来。晚上的草地更难熬,又冷又饿,大家只好背靠背坐着,冻得还是不能入睡。指导员就把野草点着让大家取暖,带着大家唱歌、跺脚、搓手,想尽办法抵御严寒。经过七、八天的生死搏斗,王新兰他们终于走出了草地。

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四方面军的将士经历了三过草地的艰苦历程。9月中旬,王新兰所在部队二过草地。时值深秋,无衣无食,加上部队刚过了一次草地,又经过包座、松潘两次苦战,已疲惫不堪。他们几个小队员每人拄一根小棍,闷闷地跟部队走着,谁也不说话。王新兰说,第三次过草地是最艰苦的一次,走到草地时粮食都快吃光了,而且前两次过草地,能够吃的野菜和菜根都挖光了,是指导员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每人一点点炒面,帮我们拉紧毯子,才让我们这些小红军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