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纪念张伯简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更新时间:2021-07-14 22:43:45点击:

在张伯简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无限怀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云南人民的优秀儿子——张伯简同志。

张伯简于1898年出生在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桥头街一个白族家庭。1912年,他从剑川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理省立第二中学。1917年,张伯简中学毕业,目睹当时军阀割据,遍地疮痍,民不聊生的国家境况,他满腔义愤,常常思索救国救民之道。他原想去四川参加护国军未成后,离开云南,奔赴当时南方革命中心——广州,在一所滇军医院里做了一段军需工作。

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广州各界人民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风潮迭起,群情激愤。严酷的现实和民众的英勇斗争,更激发起张伯简的爱国热情。他在日记中写到:“……将来中国尚多有事,锻炼此身,亦有受用”,“试问自生来二十年,日见马齿加长,而一切社会学问一无所识,志不定,过不改……,根基未固,当此二十世纪中尚有我立足乎?!”遂以“理财本非所能”为由,辞去了军需职务,怀着进一步丰富知识和探求革命真理的强烈愿望,12月离开广州,加入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行列。在巴黎,张伯简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同时也在不断地观察和思考。通过和欧洲无产阶级的接触,他逐渐接近了马克思主义。加上一大批国内的同志也都在巴黎勤工俭学,其中包括周恩来、赵世炎、李立三、王若飞等,相互之间的交往也使张伯简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巴黎“二·二八”运动前后,赵世炎等同志成立了以“互助、劳动、改革社会”为宗旨的“劳动学会”(后来发展成“勤工俭学学会”),张伯简、王若飞等人也积极响应,并加入了学会。在不断的观察和研究世界形势和国际政治的基础上,张伯简积极追求真理,努力提高自己的无产阶级觉悟,最终成为了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他在德国加入了共产党,同时也和“旅欧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的周恩来、赵世炎以及来自共产国际的同志都取得了联系。1922年,中国共产党旅德支部建立,根据共产国际的相关规定,他也相应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支部的组织活动。整个青少年时代的思考和追求得到了回报,他成为了这个光荣而伟大的先进组织的一员,他激动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一个来自祖国西南边疆的白族青年,就这样把自己汇入了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洪流,并为之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一贯热心群众运动的张伯简,很快就由欧洲的群众运动想到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学联,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离开德国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在这里,张伯简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受组织指派,张伯简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应瞿秋白之聘,任上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并受党的指派,在上海、广州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同年9月,团中央局决定张伯简为江浙皖区候补委员。以后,又在中央宣传部工作,负责《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的送稿、印刷、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11月,他出任中共中央出版部书记。在这一时期,张伯简根据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的教材和自己的学习心得,编制了《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原素表》一书,先后由中共出版机构上海书店和北方人民出版社秘密出版发行。接着,他又编纂出版了《社会进化简史》,为中国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该书在上海、广州印刷出版,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该书不仅在中共党员间广为流传,也深受普通劳动群众的喜爱。它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全党十分重视这本理论著作,恽代英同志曾在我党主办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向先进青年推荐这本书,认为它可以使青年“明了从古以来社会经济进化的原理事实”,“掌握必要的时代知识”(《中国青年》第148期,1927年)。毛泽东对这本著作也十分赞赏,早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时,就将《社会发展简史》列为“授课以外之理论研究”的重要读物,聘请张伯简为教员,将《社会进化简史》列为“授课以外之理论”十种读物之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他还多次要求胡乔木等人代为收集该书。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建设方面,张伯简同志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1925年张伯简参加上海中央机关和上海地委工作人员组成的公共支部的领导工作。“五卅”运动后,他投身到斗争最激烈的沪西小沙渡沙厂工人的战斗行列。这时,党为了在宣传战线上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反击,派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由张伯简负责筹办工作,在当时复杂形势和艰苦的条件下,他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1925年秋,党调张伯简到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两广区委军委书记。在这一时期,他除负责军事工作的同时,还在广州积极参加工农运动和总工会刊物《工人之路》的编辑出版工作,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

1926年8月中旬,张伯简任党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与鲍罗廷、邓中夏、苏兆征等同志一起领导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斗争,因超负荷工作引发了肺病,病倒在罢工斗争第一线。党组织立即把他送往珠江颐养园医院抢救,终因救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年仅28岁。张伯简从1919年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生他的这片土地上。但无论在国外和省外他都时时关心云南各族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启发引导、培养教育了一批在广州的大理籍青年,为红土高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激励和教育了一代白族青年参加争取民族解放的浴血斗争。为云南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革命骨干,当时云南到广东从事滇军工作的同志与党中央的联系也由张伯简引导。白族抗日英雄周保中将军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前,在广州也曾受到张伯简的引导和帮助。王孝达烈士也是由张伯简分配到汕头地委(原粤东区委)工作的。英雄的生命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但英雄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仍然是那样鲜活。张伯简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但又是那样充满光芒,就像一颗流星,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夜空,而自己却在眨眼之间耗尽了生命。张伯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是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女,他以坚定的革命精神,为我党早期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光辉业绩和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