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一个值得每一个人阅读的向警予

更新时间:2021-07-14 22:26:40点击:

警予幼时,正当康梁改革运动继续发展。这运动在湖南的影响很大。警予的大哥是这运动中的活动分子之一。他提倡“新学”,在溆浦县本乡也早就建立起新式的学校。警予是这新式学校中有名的女学生,她会做热烈的民族色彩的小论文,会操体操,尤其会“翻杠子”。在学校以及在每次全县学生比赛运动中,警予是最耸听闻的“文武双全”的第一名。在这种社会的奖励空气之下,愈加把这个新式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子兴奋起来,于是她自早到晚想做“天下第一个伟人”,睡梦中都是这样的想着。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之后,警予以常德女子师范学校高材生的资格升学于湖南省城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此时教育仍为半封建半资产阶级的混合体,而女子教育方面尤其保持旧礼教,以养成贤母良妻为方针。警予受此陶冶,在学校有“圣人”之称。她的刻苦,她的奋发,她的诚恳,为一般同学所敬爱。毕业后,回乡创办溆浦女学校,任校长职三年。在一县之中,尽其“上说下教”之能事,忘寝忘食是她生活中的经常状况。

“五四”运动,她在乡村号召广大的群众运动,终日演讲,宣传“爱国主义”。她的感情热烈得很,她为国家大事,常常号啕大哭,她相信所谓“教育救国”,她抱“独身主义”,要终身从事于教育来改造中国。她绝对的与一般娇弱的女学生不相同,她自幼男女同学,青年时代出入一般男女学生群众及农民群众之中而常居于指导的地位,故她的言行完全像一个最诚恳的传教师。她真实无比,她异常的勇敢,同时又很琐细,她对于一点小小的事情,常常是要彻日彻夜的去思想去准备。她不知道别的欲望,唯一的欲望只是要她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她是一个“事业的野心家”。她每每自己这样奋激的幻想:“将来我如做不出大事业,我要把自己粉碎起来,烧成灰!”她每每这样激烈的幻想便要大哭一场。她每一奋激的时候,便不认识任何险阻与艰难。她的大哥早年留学并死于日本,她还有两个兄弟在日本受过近代教育。她要到西欧去学习与考察教育,但她有个七十岁的慈父舍不得她远去。欧战后中国相当工业化。

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及“新青年”文化运动,在湖南青年急进分子中有很大的影响。此时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形成一“新民学会”,倾向于革命的社会运动;听说法国有几万华工----欧战中去的,又有所谓“勤工俭学”之可能,于是号召同志冒险赴法。警予遂与和森及和森之母与妹----蔡畅等同船赴法。警予与和森多次谈话之后,开始抛弃教育救国的幻想而倾向于共产主义。同时警予与和森之恋爱亦于此发生。这是1920年1月15日在印度洋船中的事情。警予和森恋爱之后,一切热情集中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倾向,一到法国,遂纠集同志及华工中的先进分子形成这种倾向的组织。1921年底,和森被法政府逮捕,遣送回国;不久警予亦回国,此后遂共同参加党的工作。

警予责任心极重,同时好胜的“野心”亦极强,因为她自幼以来即养成了她这种心理。自与和森恋爱及参加实际工作后,她精神上常常感受一种压迫,以为女同志的能力不如男同志,在她看来,仿佛是“奇耻大辱”。同志们愈说她是女同志中的最好的一个,她便愈不满足。她是“五卅”运动中有力的煽动者组织者之一;她是党的妇女工作的负责者;但她自己总是不甘于“妇女的”工作----纵然她在这种工作上得到一般的信任。当然,以警予的能力说,本来可以担任一般党的指导工作,这是从前党的组织上分配工作的缺点。

警予与和森对于爱情的观点,最初都是最神秘的观点,因此两之间反因此神秘的爱情而感受一种神秘的痛苦,1925年底同来莫斯科之后遂至最后的分离!警予在莫斯科痛苦期间的学习有很大的进步,这是证明她的意志似铁一般的坚强呀!每到她个人或同着和森最痛苦的时候,她每每回转心肠咬紧牙齿这样的叫甚至这样的写道:“只有为革命死,决不为爱情死!一点泪一点血都应为我们的红旗而流,为什么为爱情而流呢?可耻!”她自己骂自己可耻,同时又禁不住自己愈加痛苦起来;她纵然禁不住自己愈加痛苦起来,同时又愈加强固自己只有为革命而死的决心,这便是警予最后两年奋斗的革命生活之缩影!

很多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感觉,生活中没有方向,工作上缺少斗志;整日昏昏沉沉,迷迷糊糊,追逐着潮流,尾随着舆论,被物质耗尽了时间,被欲望霸占了灵魂。等到发已花白,目已苍苍,在某个傍晚倚靠在阳台上,突然瞥见那徐徐降落的太阳,才猛然发觉,岁月如同那奔流的大海,匆匆的竟然来不及告别。忙忙碌碌一生,却只换来碌碌无为的收场。

这样的人生要不得!

台湾作家三毛曾说过:“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过于把自己塑成器;你想把自己塑成器,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先有那么点精神。”这种精神,说白了,就是一种英勇的斗志,一种充足的干劲,一种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的强烈的野心和欲望。向警予就是这样一位有“精神”的人!她牺牲时仅有33岁,却做出了很多人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事业----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创办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组建“妇女解放协会”,参与上海女工联合大罢工,指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担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工作兼《大江》报主笔……向警予的一生犹如绽放的烟花,短暂,却绚烂夺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仰视。正如毛主席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言:“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蔡和森的《向警予同志传》创作于1928年7月,其时向警予牺牲仅两月有余,作为曾经最为亲密的爱人,蔡和森把难言的悲痛埋藏在心底,以素朴的笔调追忆了向警予不平凡的人生。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是溆浦县商会会长的第九个孩子。受留学日本的兄长的影响,向警予自幼追求新知识,6岁入私塾,8岁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17岁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在蔡和森的笔下,向警予无疑是个十足的“野心家”。她心心念念想做“天下第一个伟人”,做“惊天动地的事业”,并时时激励自己:“将来我如做不出大事业,我要把自己粉碎起来,烧成灰!”这些想法,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有着不可思议的“疯狂”,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疯狂”的念头的指引下,向警予“便不认识任何险阻与艰难”,直到生命的终点。一开始,她怀抱“教育救国”的思想,克服重重困难在溆浦县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她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了不少人才。与蔡和森相识后,她又将全部热情集中于共产主义事业。初到法国时,她勤工俭学,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法文,短短几个月后就能读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即使是如此奋进,她仍不满足,1920年在给毛泽东的书信中写道:“此后驾飞艇以追之,犹恐不及;而精力有限,更不足以餍予之所欲,奈何?计惟努力求之耳!”回国后,向警予更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中。直到1928年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大义凛然,看守们都对她肃然起敬;在去刑场的路上,她向人们高唱《国际歌》并呼喊口号,敌人慌忙向她嘴里塞石头,并用皮带勒住她的双颊……怀抱一种信仰,并用激越的精神去践行,至死不渝,这就是向警予!

不仅在工作上,在爱情上,向警予也表现出来那个时代的女性少有的精神和勇气。向警予在溆浦小学堂任校长时,湘西镇守副使第五区司令周则范想娶她为妻,她的继母极力赞成。但向警予反对无爱的婚姻,她只身闯进周公馆,表示“以身许国,终身不嫁”。在与蔡和森相识后,共同的兴趣和理想使他们结成为革命伴侣。反对旧式婚姻,“不做将军夫人”,追求自由爱情的“向蔡同盟”也成为党史上一段佳话。“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著名诗人柳亚子用诗句表示了对他们最深沉的敬意。

这就是向警予,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向警予,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向警予,一个“疯狂”的向警予,一个顶天立地的向警予,一个值得每一个人阅读的向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