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陈绍光血洒珍宝岛

更新时间:2019-01-01 10:27:43点击:

1969年3月2日面对苏军入侵珍宝岛的行为,我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经过激战进入包围圈的敌人被歼灭,随后敌增援部队向我主阵地发起反攻。
 
陈绍光带领10人突击组,冒着呼啸的子弹,阻击增援之敌。他命令一个战斗小组迂回侧后截断其退路,自己带另一个战斗小组冲了上去,“嗒嗒嗒” 跑在前面的几个敌人被击毙。突然子弹像雨点般从后背打来,陈绍光回头一看是隐蔽在100米外大树后面,增援的小股敌人向我们射击。
 
此时已处于腹背受敌的处境,陈绍光立即指定4名战士就地阻击残敌,自己带着另一名战士向隐蔽在大树后面的敌人冲去。冲到距敌几十米远时,他的左衣角和皮帽子己被敌子弹穿了几个弹孔,敌人的火力更加密集,有两挺机枪分别对我形成交叉火力,陈绍光隐藏在一棵大树后面,刚要射击,胸部和左臂中弹,鲜血浸透了棉衣,他以钢铁般的意志站立起来,一只手臂端起冲锋枪对准敌火力点打出了两个点射,敌火力点哑巴了,陈绍光的腰部流出鲜血,他顾不上流血与疼痛,端枪又打掉了另一个火力点,接着继续追击残敌。
 
几个残敌逃到小树林里负隅顽抗,这时陈绍光的腰部再次中弹倒在雪地上,他仍然指挥战士童克全“快去消灭敌人,决不能让一个敌人跑掉",就这样陈绍光带领10人突击组,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连续打掉了敌人两个机枪火力点,击退了敌增援部队,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沈阳军区给他荣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陈绍光能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追溯他的成长过程和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与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时刻刻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分不开的。
 
陈绍光1936年1月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一步滩村(现在为宜宾市翠屏区一步滩村)一个贫农家庭,由于贫困,六七岁的他就得看牛、割猪草、挑水、砍柴,农忙时要跟着父母一起去种地、栽秧打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方势力,组成土匪武装负隅顽抗,从1950年开始驻宜宾解放军开展剿匪斗争。
 
第二年 5月的一天,陈绍光在山坡上放牛,正在山坡吃草的牛吼然一声,突然狂跳起来,急得他大喊“牛疯了!牛疯了!” 恰巧此时,坡下路过两个解放军帮他拉住了发疯的牛,看到陈绍光的脚部受伤,立即从医药包取出止血药和纱布为他包扎,并对他说:“小同志别害怕,我们是解放军。” 这是陈绍光第一次见到解放军,并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年夏季一步滩土匪被歼灭后,全县掀起斗地主分田地的热潮。
陈绍光家第一次得到了土地,这使他坚定了参加解放军的信念。从1955年开始他就年年报名,因家中缺少劳动力没能如愿,直到1959年3月,他再次报名,终于被批准了,入伍分配到133师侦察连。
 
他1961年6月入党,1963年曾被沈阳军区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4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五好战士标兵;在军区侦察兵尖子比武中荣立二等功;6年中3次荣立三等功。沈阳军区《前进报》在头版上以“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为题,刊登108位先进人物的照片,他排在前列。
 
陈绍光入伍第一年,恰逢连队国防施工,正是他施展体魄力量的好机会。开始他打第一锤,稳准狠效率高。此时他发现打二锤时机不好掌握,能打二锤的人手少,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每天清晨他悄悄提前起床,用废树桩作钢钎,计算着时间练习打二锤,从此他主动打二锤。在他的影响下,能打二锤的人手不缺了,施工效率明显提高。陈绍光成了打锤能手。有一次连里比赛打12磅重的铁锤,他一气打了800多锤,锤锤打得稳准狠,把老兵都惊呆了。因他肯吃苦,在国防施工中表现突出,年底总结评比荣立了三等功。
 
陈绍光经过一年多部队生活的锻练,1.7米的身高,体形更加魁梧剽悍,一举一动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对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服从,雷厉风行。
 
随着军政素质的提高,破茧换羽的陈绍光,政治思想更加成熟。晋升为班长和上士军衔(班长职务分上士、中士军衔)并很快进入角色,他懂得要带领全班各项工作走在前,首先要保证不让一个同志思想掉队。为此他对待战士更加热情,特别是对待有思想包袱的同志更为耐心。
 
新战士张信刚到连队,感到一天到晚纪律严格、规章制度繁多、生活那么紧张,思想上不适应,闹情绪泡病号,不参加早操和训练。陈绍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带他去医院检查,又从多方面予以关心体贴,晚上睡觉为他盖被,有时还替他站岗,同时给他讲雷锋的故事,鼓励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传、帮、带,张信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问题,各方面表现出色,一年后入了党,1966年还被师直属队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陈绍光因带兵有方,第二年任7班班长,在他带领下,7班成为军事训练的示范班。
当副连长后,他以自身感召力、榜样的影响力,在军事训练中更得到充分展现。1965年夏天游泳训练在松花湖上进行,20多天过去,徒手游1000米、3000米、5000米,又突破了万米大关。在这种情况下,游泳训练在传统训练方法上如何突破,着眼点还得在实战上思考问题。于是陈绍光提出带有战术背景的武装泅渡100米,再上岸进行捕俘战术训练。经连长同意,由他负责在1排试点,制定方案。先将全副武装的一个班,拉到离岸100米的水域,开始武装泅渡,上岸后进行“袭击捕俘”战术训练。就这样把武装泅渡与战术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经过反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连推广。从此开创了游泳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先河,受到师首长的表扬,也得到军侦察处的首肯。
 
1961年入党后,陈绍光有一句话牢记在心中,“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一年秋天,一家军工厂要扩建,决定从部队抽调一批骨干,连首长考虑他符合条件,把他列入抽调名单中。这对从农村入伍的战士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大好事。但后来因部队战备储备骨干的需要又将他留队,连首长找他谈话时,他对走与留都是一句话“我听从党的安排”。后来连队考虑他家生活困难,两次决定复员,都找陈绍光谈过话了,最后还是从部队建设需要出发决定留队,他都毫无怨言,二话不说毅然服从组织的安排。
 
随着中苏边境斗争形势发展,1967年11月133师侦察连奔赴虎(林)饶(河)地区执行巡逻任务。翌年3月,陈绍光带领的10人潜伏组约深夜12点到达七里沁岛西北内河岸边,风大雪深气温达零下30多度,他们在一个渔民临时歇脚的棚子暂时休息,大家动手用茅草将四面透风的墙壁堵上,点燃了准备好的汽油桶做的炉子取暖。
 
他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用雪构筑的掩体和渔民歇脚的棚子内,一块饼干一口雪,化装侦察、监视敌情,整整坚持了7天7夜,圆满完成任务。
 
陈绍光入伍10年,一路走来留下了许多脚印,一个深深的脚印就是一个故事。
 
搞民兵训练,在手榴弹实弹投掷时,一位女民兵崔明姬,由于精神紧张用力过猛,撒手过早,弹道过高,实弹落在正前方8米处,陈绍光眼尖手快,一个箭步蹿到崔明姬前边并向后将其推倒,女民兵毫发未损,他的左肩受了伤。
 
在施工现场,当车上圆木即将滚下的一刹那,他奋力推开处在危险中的人员,避免了战友受惊受伤。
 
一次他带着几名战士外出,路过一家医院发生火灾,他带头奋不顾身闯入起火的医院病房,从中救出了病人和医护人员。
 
在军事训练方面,他被誉为武装泅渡“水上蛟龙”; 攀登“爬山虎”;射击“神枪手”。他的故事在连队和周边群众中口口相传,传遍了整个延边大地。
 
在他牺牲前两个月父亲病故,此时他正在边防执行巡逻任务、临战训练,没有时间回家,直至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战斗中献出宝贵的生命。虽然没能回家为父亲尽孝,但家乡人都认为他是个大孝子。10年来他只探家6次。每次回家总是勤奋地帮父亲干农活,晚上把热水端来为父亲洗脚,摆龙门阵。对妻子更是关爱,有说有笑,两个人恨不得在假期中,把一年的话说完。最后一次探家时还给两岁的女儿买了一包糖块,抱着女儿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他牺牲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1970年宜宾县人民政府在一步滩建造了纪念碑,“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永垂不朽”13个大字以及生平事迹雕刻在纪念碑上,他的出生地改名为“绍光村”,一步滩的大桥命名为“英雄桥”,一步滩的中学命名为“绍光中学”。2014年又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不久,宜宾市在江北公园内建了烈士陵园,陈绍光的事迹展板、奖章及遗物由一步滩全部搬到烈士陵园的纪念馆内。
 
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八一”等纪念日,当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人民群众都到纪念碑前祭奠英烈。当地主流媒体、文艺团体等部门,把宣传英雄人物的事迹和高尚的精神情操,作为主旋律,进行宣传报道。现在宜宾市、区,青年人积极报名参军,慰问军烈属,学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