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赵南起:朝鲜族上将的传奇 (三)

更新时间:2018-12-24 09:18:24点击:

      朝鲜战场上一次次让“不可能”奇迹般地变为“可能”
 
  抗美援朝,是赵南起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战争经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成为他由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的台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正是因为经历了抗美援朝,他懂得了忠诚和努力,从而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战斗不息,让他的人生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
 
  1950年6月,朝鲜爆发大规模内战,军中急调懂朝语、熟悉朝鲜民情风俗的人才准备赴朝工作,赵南起也被抽调,临时穿上军装。10月10日深夜12点多钟,正在熟睡的赵南起被一位参谋叫醒,对方通知他马上到沈阳车站报到。当得知乘坐的火车在夜色中开往边陲城市安东(今丹东)方向,赵南起才清楚自己将作为志愿军总部的作战科联络员开赴朝鲜战场。
 
  说起赵南起在朝鲜战场最辉煌的“战绩”,那便是6年多在后勤运输战线上的贡献。1951年6月,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在朝鲜战场正式成立,经志愿军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推荐,赵南起到后勤部参谋处战勤科担任运输组组长,成为这场现代化战争的汽车运输组织总调度。由于我方没有掌握战场制空权,部队后勤刚开始运送3天,就损失汽车400辆。敌军用“天上点灯、地上撒钉、地下炸坑”的办法,阻止我方汽车运输,加上当年七八月间朝鲜北部地区暴雨成灾,中朝军队后方交通线严重受损,而从8月中旬起,美军采取“绞杀战”战术,即美空军集中80%以上的空中力量,以铁路为重点,对朝鲜北部的交通运输线实施全面轰炸封锁,并逐步将轰炸封锁的地区缩小,集中轰炸封锁朝鲜北部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西浦、价川“三角地区”,企图一举切断志愿军前后方的联系,让前方的志愿军部队在缺粮少弹的条件下窒息而亡。毫不夸张地说,赵南起一上任就接了一个“瓷器活”。
  “绞杀战”期间是赵南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难熬的日子。那时,如何突破“三角地区”,如何战胜美军的“绞杀战”,把物资送到前线,成了摆在赵南起面前一道几乎无法解决却又必须解决的难题。他整天趴在桌子上计算物资过轨数字和确定运力调度计划,或拉个凳子坐在地图前琢磨方案。即使躺在床上脑袋里依然满是各种数字。
 
  经过精心计算,赵南起向志后领导提出“长区段倒运,全军运力集中运用”这两个方案,志愿军总部很快批准了,部队开始在“三角地区”进行反“绞杀战”斗争,建立起著名的“打不烂,炸不垮的千里钢铁运输线”。在反“绞杀战”期间,赵南起数次到“三角地区”协调长区段倒运、接运工作。每次出发前,他都给战勤科的同事留下一封信,说:“我要去‘三角地区’了。如果我回来了,这封信还我。如果我没有回来,麻烦诸位把这封信给我寄走,给我父母报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