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关向应在济南

更新时间:2018-12-22 15:37:03点击:

  关向应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卓越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在济南留下过光辉战斗的足迹,为济南党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关向应,原名关致祥,曾用名李仕真、郑勤。1902年9月10日出生于辽宁省金县大关屯一个满族农民家庭。自幼上学,1922年毕业于大连伏见台公学商科学校,在大连《泰东日报》社工作。1923年秋在铁岭创办《铁岭日报》,宣传革命思想。1924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了终身为革命奋斗的战斗生涯。同年5月,关向应离开大连到上海。在上海他一面在我党创办的上海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一面在闸北市民协会从事革命工作,同时筹划赴苏事宜。1924年底,关向应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沪东区共青团部委工作。 
 
  1925年9月,团中央派关向应以特派员的身份由上海到济南,任团济南地委书记。他和团地委其他委员经常分赴各地,联系群众,了解情况,检查指导工作,很快在律浦路大槐树机厂、鲁丰纱厂、齐鲁大学、济南一师、济南一中、济南女师、济南工专、济南农专、正谊中学。育英中学等大工厂和大中学校恢复和建立了团的组织。同时,使益都四师、曲阜二师、潍县广文中学、潍县乐道院也都成了团组织活动的中心,还广泛建立了“读书会”等党的外围组织,教育团结了广大青年群众。 
 
  同年11月,中共山东地执委遭敌破坏,邓恩铭等6人被捕(不久,邓恩铭“保外就医”出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即改为山东临时地方执行委员会。不久,中央派张昆弟到山东,恢复了山东地委,张昆弟任书记,委员有李耘生、关向应、王兰英、延伯真和宋伯行等。 
 
  11月23日,关向应由济南到青岛工作,化名郑勤,重新组建团青岛地委,关向应任书记。他住在青岛市北京路,以青岛育英小学等地为基点,联络群众,发展团员,开展党团工作,他亲自到工厂、学校进行革命宣传,和青年交朋友。他通过山东早期的共产党员鲁伯峻,结识了胶澳中学的学生鲁广益。在关向应的启发、帮助下,鲁广益思想进步很快,不久便加入了共青团,井成为团的干部。 
 
  经过关向应等人的积极工作,青岛团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团员由21人发展到64人,分设8个团支部。 
 
  为了开展党团工作,关向应奔波于青岛、济南之间。1926年1月,关向应利用寒假的机会,找到了中共齐鲁大学支部书记张同俊,和他一同到潍县视察工作,住在潍县乐道院电机房工人、共产党员牟光仪处。次日,张同俊陪同关向应到庄家村会见早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庄龙甲。两人一见如故,进行了长时间交谈。而后,庄龙甲带领关向应首先到潍县文华中学,听取团支部书记王仰曾的工作汇报,又在乐道院召集文华中学和文美女中等校的十几名青年学生开会,关向应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和目前形势,鼓励他们阅读进步书刊,走革命道路。在这里,他曾多次召开活动分子会议,还到二十里堡等地考察农村党支部的情况,到茂子庄视察农民协会的工作,使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1926年2月2日,青岛党团组织遭到部分破坏,关向应临危不惧、沉着应变,在群众的掩护下,巧妙地同敌人周旋。3月7日,关向应参加中共山东地委在济南召开的关于农民问题讨论会。他与济南、青州、广饶、齐河、潍县、禹城、淄川等10余处的代表交流农民运动的经验,学习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检查和研究了同国民党的合作问题,决定训练教育各地农民运动的骨干。关向应返回青岛后,帮助国民党市党部召开了关于研究农民问题的会议。提交会议通过的工作方针及决议案,也是由他亲自审定的。 
  1926年6月,团中央调关向应回上海,担任沪西地委书记。7月,山东各地团的组织迅速发展,经团中央批准,成立了团山东区委,林礼周任书记。10月,关向应受团中央之命,又从上海调到济南,接任团山东区委书记的职务。数日后,在千佛山东边的大佛寺,由关向应主持召开了团山东区委临时会议,研究部署了团的工作。 
 
  关向应来济后,隐蔽在济南西关制锦市鲁佛民律师事务所内,夜以继日地工作。他经常化装到济南铁路大厂。鲁丰纱厂和大中学校去,进行革命工作,有时彻夜不眠,累得面容消瘦,眼睛布满血丝。 
 
  一天,关向应在四里山半山坡召开团的会议。会议开始前,他热情地握住进步青年刘君雅的手,温和地说;“据我了解,你在青岛胶澳中学参加学生运动,表现很好,你拥护共产党,要求参加革命活动,愿意加入共青团。丁理育同志愿意作你的介绍人。今天正式吸收你为共青团员,以后我们是同志,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为打倒土豪劣绅,解放全中国共同奋斗!” 
 
  会议开始,大家低声唱起《国际歌》。随后,关向应以坚定的语调、仪态从容他说:“自从国共合作以来,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革命队伍壮大了。这是在共产党影响下,实行“三大政策”的结果。但是就山东来说,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军阀张宗昌,把山东变成反革命营垒,阻碍革命力量的发展。”接着,又鼓励大家说:“济南是全国建党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的发祥地,济南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济南有许多工厂,工人力量比较雄厚,这是革命的基础。我们党、团员要认清形势,努力工作,为推动革命向前发展而英勇奋斗!”各校团的负责人在汇报情况之后,关向应一一交待任务。最后,他耐心地对刘君雅说:“正谊中学里只有个别党团员,还没有形成组织,你回去要积极发展团员,建立组织,由你担任团支部书记。” 
 
  会后,关向应和刘君雅一齐下山,井向他介绍了地下交通站的情况和联络方法等。 
 
  数日后,关向应又到正谊中学去找刘君雅,并给他带去了两瓶密写药水,还详细交待了使用方法。不久,刘君雅按照关向应的指示,在正谊中学建立了团支部,并任支部书记。他努力工作,主动团结进步同学,逐步吸收了张连城、杜汝廷、丁观海等十几名同学加入了共青团。 
 
  后来,关向应帮助正谊中学团支部创办了地下刊物——《传观报》,每月出一期,内容除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外,还刊登对社会、学校重大事件的评论。《传观报》上的重要内容常常由关向应审定。复写的《传观报》由团员带在身上,趁机塞到其他同学的书包或书桌里,有的散发在宿舍、饭馆、商店里,先后发行了10多期。 
 
  同年冬的一个晚上,关向应在济南铁路机务段工人宿舍,向围在火炉旁的中青年工人报告形势:如今黑暗的旧中国,正处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工人、农民是这运动的主力。北伐军之所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攻占长沙,击败北洋军阀,主要是工人、农民的支援。目前,分三路北伐的革命军,已经控制长江的中游,形势发展很快。这是中国人民值得欢欣鼓舞的大好事!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害怕工农群众起来,害怕中国革命这样迅猛地发展,必定要破坏中国革命,窃夺革命成果。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工农就可能遭到突然袭击!说到这里,他语气变得特别深沉。他缓了一口气继续说: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运动,像目前这样蓬勃地发展下去,前景是乐观的。但是,我们要看到阶级关系的变化,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我们应该积极工作,发展和积蓄革命力量,时刻想到只有“自己救自己”才能团结战斗。对国民党右派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必须头脑清醒,有充分的认识。 
 
  这番话,给人以鼓舞和启迪,提高了人们的认识,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教人们辨明方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散会时,不少工人特意走过去和关向应紧紧握手,表达对他的敬重和谢枕。 
  关向应每周主持召开一次各校团支部负责人会议,主要内容是汇报各校的情况,分析革命形势,讨论组织发展,研究斗争策略。一次,他们开会重点讨论如何对付军阀张宗昌逮捕山东大学进步学生张裕民、镇压学生运动一事。出席会议的同志义愤填膺,一致要求发动抗议示威。可关向应的态度却始终很冷静,他耐心而又沉着地提醒大家,当前革命的重要问题,是迅速发展组织,积蓄革命力量。不要过早暴露自己,使组织受到损失,并掌握国民党的动态,配合北伐,迎接胜利,万万不能因小失大。最后他还特别指出:“这样就是对张宗昌逮捕学生最有力的反击。” 
 
  当北伐军攻克武汉以后,以关向应为首的团山东区委配合中共山东地委,动员全省数百名团员、青年先后去广州或武汉投考了军校,参加了北伐。 
 
  关向应在济南工作期间颇多建树,成为这一时期济南、山东团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以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才识,炽热的革命激情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和他相处过的同志、济南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27年2月,关向应离开了济南到上海,不久即奉命从上海去湖北、河南等地从事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工作,1928年6月,他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回国,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0年调中共中央军委和长江局工作。1932年初,他受中央派遣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军委分会主席团委员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委员。1934年10月,三军和第六军团会师后,恢复第二军团番号,他任副政治委员,与贺龙。任弼时一起领导二·六军团,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1935年1l月,参与指挥二·六军团,由湖南桑植开始长征。次年7月2日,到达西康甘孜与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积极推动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1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同年12月,他任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向应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委员,与贺龙师长率部挺进晋绥敌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他与贺龙率师主力开赴冀中,进一步巩固了冀中革命根据地。1940年2月,他返回晋西北。历任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等职,对巩固和发展晋缓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关向应一生勤俭朴素,刻苦自勉,在长期恶劣的环境中,为革命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终年44岁。7月23日,延安各界5000多人在东关外飞机场墓地隆重举行安葬仪式,中央领导同志给予关向应同志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在挽词中写道:“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朱德同志的挽词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己。以至关向应同志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