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心灵洁如玉 英雄垂青史——记少先队员周敬祥烈士事远

更新时间:2023-01-22 11:30:02点击:

心灵洁如玉 英雄垂青史

——记少先队员周敬祥烈士事远

桓台县民政局

正当一九八二年深入广泛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爱候,在山东涌现了一位十三岁的少年英雄,他就是桓台县马桥乡董圈小学五年级学生、少先队员周敬祥。

周敬祥,一九六九年出生在桓台县马桥乡西圈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为抢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那短暂的一生,洁如玉的心灵,英雄的事迹,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成为广大青少年

学习的楷模。

在校是一名好学生

一九七九年下半年以来,周敬祥所在的学校,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和“五讲四美”、“五爱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像春风一样,吹开了周敬祥的心扉,把共产主义的高尚情操,灌注到周敬祥的心田;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思想觉悟也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董圈小学,一提起周敬祥来,老师们都称赞说:“他是一名学习好,品德高尚的优秀少先队员!”同学们也竖起大拇指说:“周敬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周敬祥的班主任孙老师夸奖说:“周敬祥是个少言寡语,善于动脑筋,讲究实际的学生。他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在各方面是全校的楷模。”

周敬祥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但在进入四年级后,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是什么原因呢?老师经过走访了解,知道了全部情况。原来是周敬祥的母亲得了胃病,他不但承担了由母亲做的一部分家务活,而且夜里还要守护着母亲。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了这么繁重的任务呢?老师们心疼而又担心地议论着。

周敬祥虽然年龄小,但他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是一个有作为的少年。他在向‘六一’国际儿童节献的诗歌中写道:“我用什么礼物献给‘六一’呢?就用优异的学习成:绩献给‘六一’吧!”

周敬祥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此,周敬祥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一点玩的时间了,他上课时认真听讲,班前班后抓紧学习,点滴的时间也不放过。对不太明白的疑难问题,他就虚心地向周围的同学学习或向老师请教,直到学会弄懂为止。

繁忙的家务,紧张的学习,使周敬祥眼熬红了,脸消瘦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迸发出这么惊人的学习毅力,真不简单……全校师生无不交口称誉。

周敬祥经过一段艰苦努力,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很快跨入班内先进行列。实现了他自己向“六一”献诗中的誓言。

周敬祥,看起来是一位不引人注目的孩子,但在学校劳动起来,却像个小老虎。他不声不响,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较活多活少。他当值日生时,不但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对桌凳总是轻搬轻放,小心翼翼,唯恐损坏。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个人爱护公物的美德,而且还敢于向损坏公物和集体财产的同志,提出批评意见。有一次,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本队的一个社员折队里的树枝,他紧走了几步上前去说道:“现在国家号召植树造林,你折树枝喂兔子,不影响树的生长吗?”那位同志看到他年龄虽小,但他言之有理,就歉意地说:“好,你说的对,我不折了。”说完,就走了。

周敬祥,是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学生,他不论拾到什么东西,总是交给老师或失主。一九八二年春天,他拾到一支英雄金笔;同年六月三日,又拾到一把木工尺子,他都交给了学校的老师。当老师表扬他拾金不昧的好思想时,周敬祥总是认真地说:“拾到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还给人家,自己留下是不光彩的。”

周敬祥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都是严格遵守。有一次,他上坡拾柴刚回家,又累又饿,正想休息一会,吃点饭再去上学,但时间已来不及了,于是,他饿着肚子,飞快跑到学校,当步入课堂时,上课铃也响了。他虽然紧张了一阵子,身上出了汗,但没有耽误上课,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周敬祥是一名事事走在前头的好学生。在学校开展的文明礼貌月争戴“小红花”的活动中,他连续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每次都佩戴上了“小红花”。

在村里是个好孩子

周敬祥,不仅在学校是好学生,而且在村里也是个好孩子。一九八一年初,周敬祥看到本队的曲大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生活有困难时,他就主动和同班的李汝清同学一起帮助曲大娘抬水、扫院子、背粮食、推磨等,做些家务零活,一年来,从未间断。曲大娘逢人就夸奖说:“敬祥真是个好孩子。”而周敬祥总是说:“我们都在学雷锋,这是俺应该干的。”

一次队里分菜,周敬祥看到一个小朋友因拿的绳子短捆不结实,刚走出几步就散了,急得要哭,他便急忙跑过去,用自己的绳子把菜捆好,叫小朋友提回家。周围的人看到周敬祥助人为乐的行动,都称赞说:“敬祥虽然年小,可心眼就是好。”

周敬祥家中有父亲,母亲,三个哥哥,一个大姐姐和一个小弟弟。父亲年老,母亲多病,大姐出嫁,大哥结婚后分居,因此,家中六口人,没有一个整劳力,生活上比较困难。周敬祥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为了给父母分忧解愁,每天放学后便上坡拾桨禾、挖草药、拾蝉蜕,增加一点经济收入。几年来,他上学的费用,大部分是他自己挖草药、拾蝉蜕卖点钱解决的。周敬祥的衣服,多数是他哥哥们替换下来给他的,他从不嫌这嫌那。他常对别人说“衣服破点旧点怕什么,只要缝补一下,洗得干干净净的就行了”。他的衣服脏了自己洗,破了自己缝,尽量不给有病的母亲增加负担。

周敬祥的母亲有病,常常连夜呻吟,他总是细心照料,从不厌烦。母亲看到孩子虽然年幼,却又这么懂事,心里就更增加了对他的疼爱,所以做好饭菜总是先留出点来给他吃,但周敬祥总是说:“娘,你身体不好,你应该多吃点好的。”母亲听了这些话,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笑眯眯地说:“俺敬祥真是个知惜达理的好孩子。”

学英雄做英雄

周敬祥从小就爱听人讲革命故事,讲英雄事迹。上学后,就更爱看英雄小画册一类的刊物。他除了借同学们的书看以外,他还省吃俭用,自己攒钱买了《黄继光》、《董存瑞》、《雷锋》和《王杰》、《朱文奇》等英模人物书籍。这些书,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们问他:“你看了英雄故事,有啥感想?”周敬祥回答说:“要做个真正的人,就得向英雄人物学习。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就得像英雄人物做的那样去做。”周敬祥的母亲见他吃饭时也手不离书,便说:“你成天不是这英雄,就是那英雄,你能比得上吗?”周敬祥毫不含糊地说:“如果有人掉进水里,我就能像朱文奇那样,跳下水,奋不顾身去抢救。”说得母亲笑了。

“学英雄,见行动,学英雄,做英雄。”周敬祥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九八二年夏天,桓台县马桥乡境内的人字河内奔腾着两米多深清澈见底的碧水。六月二十日中午,陈庄乡木佛联中的三名学生,吃过午饭到人字河游泳,其中十五岁的学生杨涛,不会游泳,但他很羡慕同伴们游泳,便也脱了衣服下了水。由于河边坡陡泥滑,一下溜到深水里,他心慌意乱,接连喝了几口水,倏忽沉下水去。那两名正在游泳的同学,见此情景,赶紧游来抢救,但因他俩年小力不足,水性差,束手无策,只好爬上岸来高呼:“救命啊!救命啊!快来救命啊!”这时,周敬祥闻声跑来,他边跑边问:“在哪里?在哪里?”遂朝着两个同学指的河中心方向,从岸上跃身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到杨涛身边,一手挽着杨涛的腿,一手划水,用尽全力把杨涛推出水面,游向河岸。可这时的杨涛,两手已不听使唤,几次没有扒住河崖。周敬祥在水中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岸上的两名同学目不转睛地看着周敬祥,多么希望能在这关键的时刻再推杨涛一把啊!在这一刹那间,周敬祥有个坚定的信念:宁愿自己死,也让杨涛生。父母的慈爱,老师的教诲,英雄思想的陶冶,已经把十三岁的周敬祥哺育成一个情操高尚、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少年英雄。只见周敬祥拼命用尽最后把劲,终于把杨涛推上了河崖。

杨涛得救了。可是,在水中的周敬祥,手脚停止了摆动,很快沉入了水底……人字河掀起滚滚的浪涛,桓台大地凑起英雄的颂歌。

被救的杨涛苏醒过来后,当听到救他的周敬祥已经沉到水底的时候,失声痛哭,他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周敬祥用生命换来的我永远忘不了他……”

为了表彰周敬祥的英雄行为和模范事迹,中共马桥公社委员会做出决定:授予周敬祥“少年英雄”光荣称号,并在全社开展了学习“少年英雄”周敬祥模范事迹的活动;中共桓台县委宣传部、桓合县团委、桓台县妇联和县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优秀少先队员周敬祥学习”的通知;共青团惠民地委授予周敬祥“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周敬祥为革命烈周敬祥在人世间仅度过了十三个春秋,但他这“少年英雄”的名字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周敬祥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