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13 11:30:05点击:
为国为民 赤胆忠心
——记郑世东烈士
宁丰书 苗玉华
1928年冬,年仅17岁的郑世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党的联络员。他多次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日照暴动失败后,他转移到外地,脱离了组织关系。1938年,郑世东重新加入了共产党。1939年,他参与组建日照县大队,任供给主任,不幸被土顽郑萼廷部逮捕。被捕后,敌人对他施以酷刑,逼他投降。他铁骨铮铮,大义凛然,怒斥凶顽,誓不投降。1939年12月20日夜,敌人将他秘密杀害于日照市东港区(原日照县)西赵家庄子村,时年28岁。
一
郑世东,字振芳,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西邵疃村人。1911年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其父郑培芝是一个通情达理、忠厚勤劳的农民。
1919年,郑世东就读于邵疃小学。高小毕业后,转入本校园文专修班学习3年。他天资聪颖,品学兼优,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在北平跟随李大钊一起革命的共产党人郑培明利用探家的机会,经常到邵疃小学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该校传递一些进步书刊。因而郑世东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进步书刊,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
1927年秋,共产党员郑天九遵照中共山东省执委指示,从外地回到家乡日照,开展农民运动。他经常到邵疃小学进行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郑世东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主动与郑天九接触。郑天九看到郑世东年纪虽轻,但处事持重老练,并有过人的胆略,便于1928年冬,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郑世东更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了在农民中培养革命积极分子,郑天九指示他在自己家的学屋里举办了一处“农民夜校”。参加夜校学习的有郑培纯、郑培学、郑培所等20余名穷苦子弟和长工,他自任教师。当时夜校没有专用教材,他以学习《三字经》、《百家姓》、《五言杂字》等旧书为掩护,向学员灌输革命思想。为了启发学员的阶级觉悟,他利用上课的机会,对学员讲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有政权;富人之所以富,就是因为政权在他们手里。穷人没有政权,就得祖祖辈辈受穷。还讲苏联经过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夺取了政权,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才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也要学习苏联,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只有像苏联那样,穷人才能不受穷。为了启发农民学员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他还讲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杀倭寇的故事。夜校学员在郑世东的教育引导下,都成了革命的积极分子。每逢党组织在西邵疃开会时,郑世东就组织夜校学员站岗放哨,保卫党组织的安全。后来郑培纯、郑培春等十几名夜校学员在暴动前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郑世东考入了日照县立中学,多次为党组织传送宣传品和情报,从未出过差错。他在校内尊敬进步教师,团结进步同学,因而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他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论国事。他愤世嫉俗,发表一些抨击当时黑暗社会的言论,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他还经常在学校中宣传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向他们传播先进思想。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绝对不抵抗主义”,使日本侵略军在不到三个月内侵占了我东北三省。全国各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席卷全国。消息很快传到日照,郑世东心情无比激动。他向同学们说:“现在是国难当头,我们要挺身而出,开展抗日活动,坚决不当亡国奴!”并严词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发动并带领同学们上街演讲,宣传抗日,抵制日货。
1932年春,日照县立中学在共产党员郑天九的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他们组织党员及进步师生秘密召开会议,准备发起武装暴动,推翻反动势力。郑世东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带领进步学生在日照暴动前日夜奔波,为暴动筹集武器和药品,并继续为党组织传递情报,探听敌情。
1932年10月13日晚,震惊全国的日照农民武装暴动爆发了。暴动队伍与敌人经过十几天的激战,由于准备不足,缺乏经验,终于被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主武装镇压下去。暴动失败后,日照国民党反动县长杨锦标派出大批军警、特务,配合地主武装,在全县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义军战士。
在县中上学的郑世东,是党组织特意安排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没有参加暴动。暴动失败后,他与县中任教的先期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李云鹤取得了联系,在李云鹤的指导下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白色恐怖下,他不畏艰险,奔走于县城和暴动中心区的山字河、邵疃等村庄,指导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在当地坚持开展活动,组织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向外地转移,并筹措药品为义军战士治疗伤病。为了确保同志们的安全,他安排成永师等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监视当地一些反动分子的活动,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李云鹤和郑世东在县城利用敌人内部的关系,探听敌情,及时通报给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1933年2月20日(旧历正月二十六)傍晚,李云鹤(原在国民党县政府任职)从敌人内部获知叛徒陆和斋(后村镇皋陆村人)向国民党县府报告了成永师、郑绍纤、郑国洪、郑全德、郑培柱、姜永宜等是共党分子,在小邵疃一带持枪活动。次日反动县长杨锦标就要派军警逮捕这些人。情况紧急,事不宜迟,李云鹤指派郑世东在当晚必须将情报及时送出去,郑世东连夜爬越城墙,一气跑到大邵疃,将情报通知了郑绍纤、郑国洪等人,使他们迅速转移了,保存了革命力量。为防止引起敌人的怀疑,郑世东不顾辛劳,连夜返回县城。
2月21日(旧历正月二七),天未破晓,反动县长杨锦标派出大批军警包围了大邵疃,逢人就抓,把抓到的人押在一个大院子里。以国民党乡长为掩护的共产党员郑培干,闻信后迅疾赶到现场。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以国民党乡长的身份对抓人的军警头目说:“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共党分子,他们都是好老百姓,我完全担保。”敌人当场又问了几个被抓来的人,他们也都说这些人中没有共党分子,最后只好把人都放了。敌人没有抓到共产党,非常懊丧。郑培干趁机向敌人告了陆和斋一个虚报罪欺骗政府。军警头目正为没抓到共产党而恼火,一听,更加暴跳如雷,命令部下到皋陆村将陆和斋抓了起来。陆和斋家里的人急忙拿出200块大洋暗暗地交给军警头目,把他赎了回来。军警头目虽将200块大洋塞进私囊,但也感到空手而归难以向上司交待。临走时,把郑国洪的父亲郑培启抓起来要带走。郑培干闯上前去说:“不要抓他,他是个老百姓,我跟你们去见县长。”敌人就把郑培干带到日照城关押起来,后因叛徒出卖被杀害。
二
随之,郑世东的活动也被敌人侦知。一天,李云鹤通过敌人内部关系得知,国民党县府在当天要逮捕他,让他立即转移。当时情况紧急,郑世东什么东西都没顾得带,也未来得及和家人说一声,就在教师和同志们的掩护下,离开了日照城。不久,李云鹤也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郑世东离开日照后,经过十几天的辗转,到了江苏省连云港附近的岷山上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他在这里举目无亲,又加走得急匆,身上分文没带,只好到山下沿村乞讨和靠做些短工维持生活。时间长了就与当地群众混熟了,村里有办婚事的,他就主动登门给人家写婚联;遇到有办丧事的,他就为丧主写牌位和挽联。有的还求他代写书信。当地群众看他忠厚勤快,待人和气,年轻又有文化,对他也逐渐消除了戒心。他与当地群众交往甚密,并且交上了许多朋友,因此,才得以隐蔽下来。
1934年春,经人推荐,他来到墟沟小学任教师。他利用上课之便,秘密向学生们宣传进步思想,进行反帝爱国教育。他还通过家访联系群众,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虽身在他乡,但时刻惦记家乡同志们的安全和暴动后党组织的情况。日照暴动在该地也有传闻,却打听不到当时党组织的真实消息。后来得知日照的恐怖气氛有所缓和,便辞去小学教师的职务,在1934年冬返回家乡。
回家后,郑世东多方打听党组织的活动情况,了解到郑培宣奉山东省委指示来日照重建县委被叛徒郑世果杀害,日照县再也没有党的活动,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因此,他终日忧心忡忡,惘然若失,得了一场重病。病愈后,受聘安子沟小学任教师。他认真教学,对学生像对自己兄弟一样。穷人家的学生病了,他登门看望,有的穷学生买不起钢笔,他就用自己的钱买了纸笔分发给他们。因此,深受学生和穷苦群众的尊崇。他还利用上课之便,向学生进行“三民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教育。严词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东北三省,屠杀和蹂躏东北三省的同胞,继而进一步侵略全中国的罪恶行径,向他们进行反帝爱国教育。
在此期间,他父亲想供他到上海读书,学习经商,逼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他没有去,就用他父亲给他上学的钱在石臼所与商人郑斗三合伙开了商行,并任会计。当父亲看到儿子能做生意了,心里自然高兴,也就放弃了让儿子读书深造的打算。
1938年郑世东秘密参加了抗日活动,后来重新加入了共产党。他利用当会计之便,想方设法为抗日筹集武器。一次他以去青岛办货的名义,在青岛通过关系购买了10余支短枪。就这样,他先后将1000余元的资金抽出来支援了抗日。为此,郑斗三和他分了伙,还找了他的父亲。郑世东的父亲非常气恼,将他训斥了一番,还要将他逐出家门。郑世东看到父亲在训斥他时眼含泪花,也不由得潸然泪下。他体念父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觉得事前没有对父亲说明道理,倍感内疚。郑世东耐心地对父亲说:“那些钱我没枉花一分,都支援了抗日工作。现在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山东的济南、青岛等城市也被日军占领了,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本飞机轰炸日照的石臼所和很多集市,无辜的老百姓被炸死。全国人民要团结起来,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一致抗日,不然的话就得当亡国奴!不但财产保不住,而且连性命也难保。”父亲是开明的,听了儿子说的有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1939年春,中共日照县委决定建立抗日武装,郑世东参加了组建工作。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日照县大队正式成立,拥有200余人,后改编为八路军二支队第三大队,郑世东任供给主任。当时正处于抗日艰苦阶段,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还没成立,抗日根据地也还没建立起来。日照县除国民党保安十六团外,杂牌军队也很多,他们都打着抗日的招牌,向当地老百姓索款要粮,又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日照以后,国民党保安十六团和一些杂牌军队与日伪勾结,经常向我军进行挑衅,制造磨擦,破坏抗日,使日照县人民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军需物资更是难以筹措的,单是部队的吃穿也很难解决。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解决部队的困难,县委书记郑子久、组织部长孙汉卿、宣传部长杨心培、统战部长刘鸿若等领导同志,把家里的衣物和钱拿出来支援部队。郑世东看到由于战士们伙食标准很低,影响了身体健康,部队的武器装备也不足,很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为此,他日夜操劳,积极筹措粮款,并多次从家里拿出钱来购买军需物资。他经常教育供给人员说:“现在是抗日战争艰苦阶段,党和人民正处于困难时期,就是一两粮、一文钱、一把柴草也来之不易。军需物资是部队的命根子,爱护军需物资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
1939年秋,天气渐冷,部队寒衣无着,县委派人到涛雒南边一个国民党收税的盐场,用武力强行征收了500块大洋的盐税,才解决了部队的棉衣问题。郑世东了解到山字河、邵疃、丁家院等村的地主存有一部分枪支弹药。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声望和旧关系,多次去那些村庄存枪的富户家里,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他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武器的献出武器,支援我军抗日。通过多次宣传教育,他们献出长枪13支,子弹一部分,以及粮款等物资。他还利用小邵的郑淑厚、庄头村的吕洪喜、东湖村的刘玉民等人,用大烟土(鸦片)从国民党军队里换取了许多子弹,加强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三
1939年冬,部队由炕头村移防公路(泰石公路)北开展抗日活动。郑世东暂留炕头村处理善后事宜。12月18日(旧历十一月初八)下午,郑世东办完事回部队,路经家门,顺便回家看看。不料,被本村反动分子郑淑代得知,他偷偷地报告了土顽郑萼廷部。当晚郑萼廷派他的儿子带着十几个匪徒窜到西邵疃。准备抓捕郑世东。他们冒充八路军独立营的人,来到了郑世东的家门口,郑世东忽然听到大门外有人喊他的名字,他非常警惕地提着枪来到大门口问道:“是谁?”门外有人答:“是独立营的,朱营长(朱德明)来了。”郑世东信以为真,便开了大门。他还没迈出大门外,冷不防,被突然窜进来的两个匪徒夺下了枪,郑世东意识到情况不妙,就奋力拼搏,紧接着又窜进来三四个匪徒,经过一番激烈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众匪徒捆绑起来。郑世东发觉是郑萼廷的人,他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伙土匪!不抗日,专与八路军作对!破坏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绝没有好下场的!”敌人连夜将郑世东押解到后村镇丁家院村,对郑世东进行刑讯。他们把郑世东吊到梁上,用子弹头划他的肋骨,用棍棒毒打,逼郑世东投降。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但郑世东仍不屈服,并教育那个匪徒弃暗投明。他说:“共产党人死也不会投降的!我认识你,你是穷人家出身,你家祖辈受穷,共产党和八路军就是为穷苦大众打天下的。你跟着土虺(郑萼廷的外号)干土匪是没有好下场的。今天晚上你把我放了,跟着我去参加抗日军队。共产党和八路军一定会宽大你,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那匪徒对郑世东诚恳的劝说毫不理会,反而更加凶狠地对郑世东进行毒打,就这样,将郑世东一直折磨到第二天深夜,他依然志坚如钢。
当县委知道郑世东被捕的消息后,立即与郑萼廷进行交涉,对他晓以抗日大义,叫他放人。他非但不放,反而在12月19日(旧历十一月初九)深夜将伤痕累累、满身是血的郑世东押解到巨峰镇西赵家庄子。郑萼廷指示他的匪徒,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对郑世东进行折磨。将他的小腹、双目和咯吱窝等处都烧焦了。当他苏醒过来时,仍竭尽全力,严词痛斥他们这伙反共反人民的民族败类。暴徒们就用棉花塞住他的嘴,他奋力反抗,敌人又将他的双脚大筋割断,用铁丝将他的锁骨穿透,吊到梁上。在这种惨无人道的折磨下,郑世东仍然顽强不屈,视死如归。12月20日夜间,敌人从他的颅后打进去一颗铁钉。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郑世东同志壮烈牺牲了。
郑世东同志,为国为民,赤胆忠心,在敌人的酷刑下铁骨铮铮,大义凛然。他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