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9 11:30:05点击:
危难时刻方显军人本色
——记赵连臣烈士
邹城市民政局
赵连臣,男,汉族,邹城市城前镇南岭村人。1985年1月16日出生,2003年光荣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曾任副班长。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10月因救落水者英勇牺牲,年仅22岁。
生命之光映乾坤
2007年9月21日,赵连臣被批准回老家山东省邹城市探亲。10月9日,他得知部队准备执行甘南移民搬迁任务后,便委托哥哥赵连军在济宁市给他定了提前归队的车票,10月10日晚,他从邹城市到济宁市哥哥那里取车票。晚上11时许,在路过济宁市中区环城北路环翠桥时,听到不远处的河中传来急促的“救命”声,他一路飞奔赶到现场,看到溺水者马上就要沉入水底,不会游泳的他毫不犹豫地甩掉外衣纵身跳入河中。在3米多深且冰冷刺骨的河中,他咬紧牙关,牢牢抓住落水者,拼尽浑身力气,将一名素不相识的落水青年托出水面推向岸边,而他却由于体力耗尽,呛水过多沉入水底。此时,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史先生也跑到河边,看到河水里有人露着头,眼看就要沉下去,他一把抓住漂浮在水面上的人的头发,将落水者拖上岸来。史先生往上拉人时,对水的“浮力”如此之大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这“浮力”来自一位英雄生命的顶托。
溺水者被送往医院不久,目睹赵连臣下水救人的小伙子王林林提着一根木棍跑了过来,急忙问救上来几个人,这时史先生等围观的群众才知道河水中还有一个人。得知真正救人的英雄还在水下,围观的群众一起帮忙,经过近40分钟的打捞才把赵连臣救上岸来,随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溺水时间过长,献出了他22岁的年轻生命。
被救者名叫秦磊磊,出事当晚,他和朋友们聚会后回家时,由于天降小雨,地面湿滑,不小心掉进了城区的河里。据赵连臣的哥哥回忆,当晚赵连臣出去时,他还嘱咐弟弟早去早回,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回家探亲,竟成了弟弟和家人及战友们的永别。
战友含泪忆连臣
当听到赵连臣因救人而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整个连队都沉浸在悲痛中。赵连臣生前的第一任张班长深情回忆,赵连臣2004年3月份来到警勤队,虽然是一名新兵,但这位来自孟子故里的赵连臣显然比同期的战友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他的朴实、善良和热心肠,感染着身边的每个战友。
每次出公差的时候,赵连臣总是抢在战友们的前边,主动抢最苦最累的工作做。当年,刚被分配到连队的时候,和他一起来的一名战士因为想家,思想上有些波动。赵连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找这名战士谈心,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在赵连臣的帮助下,这名战士最终放下心理负担,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兰州军区联勤部某部王指导员说,从赵连臣进入部队以来,自己一直担任他的指导员,亲眼看着赵连臣成长:“这名战士在训练中从不叫苦不叫累,各项军事能力都非常过硬,无论做什么工作,他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赵连臣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而且是连队“三互”小组的组长,并被选升为一级士官。就在调入生前所在部队的前三个月,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赵连臣担任了一自卫哨班的班长。
2007年3月,时任班长的赵连臣得知本班一名战士患了重感冒,他马上从自己微薄的津贴中拿出钱来为战士买了药,并一直守候在这位患病战友的身旁,整夜没有合眼。
据赵连臣生前所在营教导员唐雁平回忆,2007年8月,在青藏高原果洛州执行运输保障任务的时候,由于高原反应,赵连臣因呕吐造成身体几乎虚脱,但他仍然坚持工作。每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个跳下车,强忍着剧烈的身体反应,硬撑着完成车辆修理任务,从未耽误过行程,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同年8月,就在赵连臣回家探亲的前几天,他得知自己连队战友巨敏的母亲突患重病,急需住院手术时,主动将自己的1000元钱给了他,只留下回家探亲的费用。
英雄自幼乐助人
赵连臣牺牲后,身体原本虚弱的双亲因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赵连臣从小就爱帮助别人,心地善良,非常懂事,深得两位老人及乡亲们的喜爱。他一直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做人的行为准则。有一次他捡到一个装有3000余元的钱包,因为怕失主焦急,他硬是在原地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把钱包原封不动还给失主。他经常讲:“要想做好事,必须首先做好人,只有时刻想着别人,真心帮助他人,活着才有意义。”
无论是在家乡、学校还是在部队,他都以能帮助别人而快乐自己。在学校,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以无私的态度去真心面对。有一次下大雨,他哥哥给他送来雨伞,放学时,赵连臣把雨伞给了家更远的同学,而自己冒雨跑回了家。在部队,当看到战友工作有失误时,他总是以善意的言行去主动提醒,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每次探亲回家都要去村里80多岁的赵奶奶家里,帮忙挑水、打扫卫生,陪着赵奶奶聊天。
他始终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干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他在个人日记中曾多次写道:“工作就是一份责任,只有尽到责任、干好工作,才无愧于组织、领导和自己。”他爱岗敬业的标准就是工作争第一,岗位扛红旗。在新兵连里,他勤学苦练,被评为训练标兵;在警卫队里,被评为优秀哨兵;到司训大队后,由于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
他坚持把勤奋学习作为自己快乐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在读书体会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学会用知识武装头脑,自己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滋有味。”他用9本笔记本写下了近20万字的读书笔记,充分体现了一名年轻战士酷爱读书、勤奋学习的优秀品格。
军民同泣为英魂
赵连臣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济宁军分区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看望慰问了赵连臣的亲属,并做好安抚工作。2007年10月16日,赵连臣被兰州军区联勤部政治部批准为烈士,23日赵连臣被追授为“济宁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赵连臣烈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宁殡仪馆举行,济宁市委、市政府、济宁军分区和赵连臣生前所在部队的有关领导和战友、赵连臣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社会各各界以及烈士亲属、生前好友,还有自发赶来的市民5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济宁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手持写着“济宁市第十七中学全体学生祝学兄赵连臣一路走好”的白色条幅,在追悼会大厅前,向他们心中的英雄学长行少先队队礼。
兰州军区联勤部某分部赵琨副主任动情地说:“赵连臣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优秀战士,是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赵连臣为了人民利益而英勇牺牲,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比泰山还重,齐鲁大地流传着他的英名,赵连臣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英雄精神永传颂
赵连臣虽然走了,但他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诠释和升华了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彰显了当代军人服务人民、舍生忘死的坚定信念,展示了当代军人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优秀品格、情操和勇气。赵连臣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却是辉煌的。他用热爱人民、报效人民、献身人民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革命军人的热血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