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莱州湾畔的革命火种

更新时间:2022-09-25 11:32:00点击:

莱州湾畔的革命火种

一王鼎臣烈士传略

李居义

王鼎臣,名廷勋,字鼎臣,号德武,1910年4月6日出生于掖县(今莱州市)梁郭镇张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王学绍在家开了一个皮货作坊,制作皮衣、皮帽。他苦心经营 ,刻意供独生儿子王鼎臣上学读书。

1918年,王鼎臣入张村初级小学,1924年升入掖县城县立第一小学高级班,1926年8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校址在掖县城)。

王鼎臣勤于学习,擅长书画,学业优良。在九中期间,他先后担任过班长、学生自治会卫生委员,副主席等职。在中国大革命的影响和进步老师的教育下,王鼎臣痛恨旧社会,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和进步师生团结一起,多次进行抵制日货,反对学校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斗争。 1 927年底,九中校长李浩光贪污教学经费和学生的学杂费。王鼎臣发动学生对李浩光进行斗争,迫使李浩光交出赃款。

王鼎臣为人忠诚,急公好义,助人为乐,不避艰险。同学李日新,因家庭困难缴不上学费想退学。王鼎臣慷慨解囊,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为李日新缴上了学费,使李日新得以继续学习下去。有一次,王鼎臣从家回校的途中,发现一户农民家失火,他毅然放下书包和群众一起将大火扑灭。

在学校里,王鼎臣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8年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又积极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力量。是年6月,他先后介绍郑耀南等人入党,点燃了掖县的革命之火。

1930年6月,王鼎臣九中毕业后,赴济南投考第一师范落榜,便考入了东昌(今聊城)第三师范。国民党反动派对第三师范统治很严,进步学生常常被特务盯梢监视。鉴于这种情况,不久王鼎臣便离开该校,经三师美术教师王子正(曾在九中任教)介绍到济南私立爱美中学高中部艺术师范科二级插班学习。

是年,济南爱美中学和正谊中学的学生在团市委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对学校当局增收学杂费的斗争。这次斗争也发展到社会,得到了工人的支持。在斗争中,王鼎臣被爱美中学的学生推选为学生代表;向校长周爱周进行交涉。他一方面和校长讲理,一方面组织学生贴标语,广造舆论。在工人和学生的压力下,两校当局被迫取消了增收学杂费的决定。 10月,山东省委指示王鼎臣回家乡掖县发展党员,建立县委。王鼎臣回到掖县后,与郑耀南等同志取得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之后,一天夜里,郑耀南,王鼎臣等人在郑耀

南家的南屋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掖县委员会,郑耀南当选为县委书记,王鼎臣当选为民运社保委员。县委成立后,王鼎臣亲自组织党员和进步学生散发县委《告全县同胞书》。任务完成后,王鼎臣返回济南继续求学。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 1 931年12月,济南学生在团市委的组织发动下,组成3000多名学生参加的赴南京请愿团,并成立了济南市青年学生赴京请愿团指挥部。爱美中学100多名学生和齐鲁中学70多名学生合编为二十一大队,王鼎臣负责大队的联络和指挥工作。学生出发前,韩复榘(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下令封锁了火车站,对铁路火车严加控制,禁止学生和旅客上火车。王鼎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带领二十一大队的学生在铁路上卧轨拦截火车。经过六天六夜的坚决斗争,迫使国民党当局答应发车。在乘车奔往南京的路上,王鼎臣组织学生喊口号,撒传单,沿途受到群众欢迎。车下群众和车上学生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欢迎济南学生赴京请愿!”的口号交相呼应,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到达浦口后,渡过长江,又步行1 8里进了南京城。经全国赴京请愿团总指挥的安排,王鼎臣带领二十一大队的学生住进了中央大学生物系大楼。第二天早饭后,请愿学生整队到南京中央政府请愿。学生沿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坚决要求政府早日收复东北失地!”“坚决撤换卖国投降的外交部长!”请愿的学生向蒋介石提出20多条要求,要他当场回答。部分学生还冲进了外交部。晚上10点,王鼎臣接到总部命令,又带领二十一大队的学生去砸了《中央日报》社。蒋介石下令特务开枪,打死十多名学生。第二天,蒋介石。被迫声明“隐退”,推出傀儡林森应付局面。王鼎臣带领二十一大队学生在南京坚持斗争20多天,最后,被蒋介石派军队强行送回济南。济南反动当局害怕学生再次请愿,便提前放了寒假,派人分头把学生送回家乡。

1932年6月,王鼎臣毕业于爱美中学回到掖县,在驿道小学任教。掖县县委在这年4月间成立了党的秘密武装特务队。县委号召党员,积极搞枪支弹药,参加特务队。王鼎臣响应县委号召,买了一支手枪。他还经常和同志们相约,星期天到西由镇后邓村的西河树林里练习打耙。经过几次练习,大家的射击技术明显提高。王鼎臣对同志们说: “我又增加了一分革命的本领!”

为了发动群众,扩大党的影响,王鼎臣经常深入群众之中,宣传革命道理,散发传单。阴历十月十五日,是西由镇庙会,晚上唱《三堂会审》 。由镇村大人多,戏台前人山人海。王鼎臣等人带上传单悄悄到了戏台前。兵分三路,一路在戏台北面,一路在戏台南面,一路在戏台西面,一起连声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一喊,戏场大乱。区公所、联庄会的人紧急集合,吆喝着抓共产党。在混乱中,他们按照事前的约定,在“益盛合饭馆”会合后,安全撤走了。

为了发展党的组织,控制掖县西南一带。 1 933年春,王鼎臣到了沙河镇县立第二小学任教。这年7月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投敌,供出了王鼎臣和郑耀南。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密令掖县县党部查处王鼎臣和郑耀南。县党部里的国民党左派孙会生及时把此情报透露给了郑耀南,王鼎臣,这时他们便离开了县立第二小学,同郑耀南一起转移到北平。在北平,经在北平上大学的掖县籍共产党员郭欣农介绍和北京市委接上了关系。不久,又通过共产党员陈义山的关系参加了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组织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9月,同盟军失败后,王鼎臣又回到胶东。这年冬天,他到栖霞县官道乡邴家庄,找到了在九中时的同学衣吉民。王鼎臣托衣吉民的大哥去掖县找他父亲,弄了一批皮货带回来,王鼎臣便以卖皮货为掩护,秘密活动在招远县毕郭和栖霞县观里一带。

1 934年3月,王鼎臣转移到莱阳县城西杨格庄,继续以经销皮货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1935年,王鼎臣在莱阳县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他即转移到即墨县城西关,以开帽店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在青岛登陆,向北进犯。1 93 7年底,王鼎臣处理完货物,由即墨县回到家乡,仍以教学为掩护,秘密投入了发动抗日武装的工作。 为了建立抗日武装力量,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联合国民党和各阶级,阶层,准备举行武装起义,县委决定,把全县党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参加武装起义,到抗日斗争的第一线去,一部分留在地方继续隐蔽活动,作为后备力量。县委决定王鼎臣留在地方工作。王鼎臣坚决执行县委决 定,并耐心地劝说留在地方工作的其他同志,他说: 从我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是希望同国民党长期合作的,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是不会和我们合作到底的,他们时时都想消灭我们。为了今后斗争的需要,我们必须隐蔽一部分同志,作为后备力量,准备第二次流血和战斗。

1938年3月,掖县县委领导的玉皇顶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伪县政府,成立了“胶东游击第三支队”,和抗日民主政府。原县委的领导同志,大部分担任了军队和政府的领导工作。为了搞好地方工作,三支队党委决定组建新县委会。3月10日掖县新县委会在平里店成立。王鼎臣任县委书记。新县委就设在王鼎臣教学的梁郭镇马家小学。革命形势虽然发展很快,但王鼎臣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一方面组织党员秘密地进行发展工作,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发动群众报名参军,献钱献枪,成立抗日地方武装和建立基层民主政权0 8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掖县三支队合编,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便于工作,掖县县委从马家小学迁到掖县城,以“掖县民众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在群众中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王鼎臣的公开职务是该会的主任。进城后,王鼎臣在县城主持召开了民动会扩大会议。会议号召,要迅速普遍地,白上而下地充实和加强民动会,大规模地开展民众抗日运动。会后,工、青、妇、教,儿等群众团体普遍成立。县,区,乡,村都成立了自卫团。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在这个时期,也都有较大的发展。胶东特委和三军领导机关.也从黄县迁到了掖县。

是年10月,王鼎臣调胶东特委任政治保卫局副局长。 1939年1月,日伪军侵占掖县城,2月侵占黄县城。五支队对伪军刘桂棠等部多次打击后,进入山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这时掖县基层党、政组织大部转入地下活动。一些社会渣滓趁机泛起,扰乱治安,危害人民。王鼎臣和这些汉奸,特务,投敌叛变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王鼎臣还十分关心和爱护同志。胶东区党委书记王文的妻子刚生小孩,她的母亲跟着照顾,因为是外地口音,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王鼎臣就把王文的妻子,孩子及其岳母接到自己家里住。他对自己家里的人说:“他们是我们革命同志的亲人,要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由于王鼎臣的父亲,妻子等人的关心和保护,王文同志的家属在王鼎臣家平安地住了一年多。

1940年,王鼎臣担任了胶东区党委社会部副部长,他的工作更忙了。区党委给他配备了马匹,但是,他很少骑马。他经常把马让给病员或体弱的同志骑。这年冬天,上级发给王鼎臣一件棉大衣。他说: “我从家里带来一件皮大衣,这件棉大衣就发给别的同志吧。”.一连几年,发给他棉大衣,他都没有要。王鼎臣的妻子刘玉英,给王鼎臣做了好几床被子.,王鼎臣都送给了同志。天冷了王鼎臣又回家要被子,妻子再无被子可给,只好把门上的夹门帘摘下来,洗了洗,让他带走。

1942年秋,为了加强湖西地区的工作,进一步纠正这一地区“肃托”中的错误,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将王鼎臣调到湖西地区,担任晋冀鲁豫第六地委委员兼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安督察处处长。分局领导还把一本分局与湖西联系的电报密码交给王鼎臣,让他带到湖西。因为出发的时间紧迫,一天深夜,王鼎臣悄悄地回到了家,在院墙外面,轻声叫醒妻子刘玉英,隔墙对刘玉英说。“上级调我到外地区工作,那里离家很远,你要保重啊!”说完,王鼎臣便匆匆上了路。

湖西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处,是华东鲁南根据地与晋冀鲁豫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进行联系的交通要道,是微山湖西的一块狭窄的三角斗争地区,敌我对这一地区争夺相当激烈,斗争也异常尖锐复杂。这年12月20日深夜,日军三十二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部共万余人,对我湖西,单县以东地区进行“扫荡”。 21日,专署机关在转移中误入敌人的合围圈,被敌人包围在单县东北的马桥村。王鼎臣(到湖西后改名王鼎成)带领同志们奋勇突围。由于两侧被敌人的机枪封锁,王鼎臣突围中在马桥村附近的小吴庄西南角中弹牺牲。

22日,同志们把王鼎臣的遗体安葬在小吴庄西南角。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又将王鼎臣烈士的遗骨迁葬于单县湖西抗日烈士陵园。 1946年9月,陵园遭国民党军队破坏。解放后,湖西人民重修烈士陵园,将王鼎臣的名字镌刻在陵园的烈士纪念碑上。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年仅32岁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革命功绩,斗争精神,高尚品格,永远铭记住人民心中。